题目内容
Ⅰ 某同学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产物,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 ____ ②_____ 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写出装置C、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C________,D________。
(5)D中反应每生成1mol水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个。
Ⅱ 实验时他需要1.0mol/L的硫酸溶液250mL。根据溶液的配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几次,摇匀。
(3)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 ____ ②_____ 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写出装置C、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C________,D________。
(5)D中反应每生成1mol水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个。
Ⅱ 实验时他需要1.0mol/L的硫酸溶液250mL。根据溶液的配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几次,摇匀。
(3)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
(12 分)
(1)锥形瓶、长颈漏斗;(2)除去H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H2);(3)D;(4)白色无水CuSO4固体变蓝、 黑色=CuO逐渐变红;(5)1.204×1024
(1)C;烧杯、玻璃棒;(2) B、C、D;(3)13.6; 15
(1)锥形瓶、长颈漏斗;(2)除去H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H2);(3)D;(4)白色无水CuSO4固体变蓝、 黑色=CuO逐渐变红;(5)1.204×1024
(1)C;烧杯、玻璃棒;(2) B、C、D;(3)13.6; 15
试题分析:(1)A是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①是锥形瓶,②是长颈漏斗。
(2)氢气在点燃时必须是干燥的,故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H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H2)。
(3)氢气还原氧化铜需要加热条件,故本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为D。
(4)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进入C中,故C中的现象是白色无水CuSO4固体变蓝。氢气还原氧化铜呈单质铜,故D中的现象为黑色CuO逐渐变红。
(5)氢气反应后生成的是水,H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了+1价,故D中反应每生成1mol水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1.204×1024个。
(1)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需要球型漏斗,即C。需要的玻璃仪器还有烧杯、玻璃棒。
(2)B项:容量瓶不用待配溶液洗涤,否则影响配置结果,故错;C、D项: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故错。故选BCD。
(3)V(浓硫酸)=m÷ω÷ρ=nM÷ρ=cV(溶液) M÷ω÷ρ=1×0.25×98÷98%÷1.84=13.6(mL)。
选用量筒,最大容量应接近所需液体的体积,故选用15mL。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中,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能够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