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产物J是含金属元素A的白色胶状沉淀,I为NaCl溶液,D是淡黄色固体单质。试填写下列空白。
(1)框图中所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2)用电子式表示出H的形成过程 。
(3)将E的水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4)F的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5)F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E与F在L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H和G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SO2
(2)
(3)Al2O3
(4)c(Na+)>c(S2-)>c(OH-)>c(HS-)>c(H+)
(5)S2-+H2O??HS-+OH-
(6)2Al3++3S2-+6H2O=2Al(OH)3↓+3H2S↑
(7)2H2S+SO2=3S↓+2H2O
解析
叠氮酸钠(NaN3)是无色离子晶体,遇高温或剧烈震动能发生强烈爆炸,快速分解成钠单质和氮气,是汽车安全气囊中的成分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N3中只含有离子键 |
B.1molNaN3完全分解最多可以产生33.6LN2 |
C.NaN3快速分解时,NaN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D.常温下,NaN3化学性质稳定,包装盒上无需特别说明注意事项 |
(17分)Na2SO3固体在空气中久置容易变质 。
(I)Na2SO3固体在空气中变质的主要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II)为探究Na2SO3样品的变质情况,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Na2SO3样品完全变质; 假设2:Na2SO3样品完全没有变质;假设3: 。
补充完成以下实验过程及现象和结论,完成探究。
实验操作 | 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再滴加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 | 现象: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为无色 ①结论:样品中有 离子,假设1不成立。 ②褪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 |
步骤2:另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再滴加稀HCl,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加适量BaCl2溶液; | ③现象:若 ; 结论:假设2成立。 |
…… | …… |
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 。
(2)实验中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打开活塞P从导管左端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
(3)除已称量的a g Na2SO3样品外,实验中还应测定的数据是 处(填图中字母)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差。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操作 | 现象 |
Ⅰ.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 | 产生气体 |
Ⅱ.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 | |
Ⅲ.将A装置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 | 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 E装置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 |
Ⅳ.用F装置向E装置中鼓入空气 | E装置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
Ⅴ.一段时间后 | C装置中白色沉淀溶解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 ;操作Ⅰ的目的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2)C装置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操作Ⅱ中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的原因是 。
(3)操作Ⅲ中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4)E装置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的原因是 。
(5)操作Ⅴ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
现有四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盛有硫酸、BaCl2溶液、盐酸和不知名称的某正盐溶液M,将四种试剂分别标为A、B、C、D,取少量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得到如表格所示关系(其中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M溶液进行焰色反应为黄色)。
| A | B | C | D |
A | | 白色沉淀X | | 白色沉淀Y |
B | 白色沉淀X | | | 无色气体 |
(1)写出试剂名称:A ,B 。
(2)写出生成X的离子方程式: 。
(3)有人认为M是Na2CO3,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如认为正确,请说明推断的依据 ,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
(4)若A、硝酸、D三种溶液混合后仍有沉淀,则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32-)∶n(HSO3-) | 91∶9 | 1∶1 | 9∶91 |
pH | 8.2 | 7.2 | 6.2 |
①由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________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__________。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
a.c(Na+)=2c(SO32-)+c(HSO3-)
b.c(Na+)>c(HSO3-)>c(SO32-)>c(H+)=c(OH-)
c.c(Na+)+c(H+)=c(SO32-)+c(HSO3-)+c(OH-)
(4)(2012·福建高考节选)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的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
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后红色褪去
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
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