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下列关于有机物因果关系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原因 | 结论 |
A |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 苯和乙烯分子都含有碳碳双键 |
B | 乙酸乙酯和乙烯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水反应 | 两者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
C | 乙酸、葡萄糖都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 都同属于氧化反应 |
D |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两者的褪色本质是不相同的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苯使溴水褪色是苯萃取溴水的溴;
B.乙酸乙酯与水的反应水解反应,乙烯与水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乙酸含有羧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含有醛基,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
D.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解答 解:A.乙烯含有C=C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苯使溴水褪色是苯萃取溴水的溴,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
B.乙酸乙酯与水的反应水解反应,乙烯与水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同,故B错误;
C.乙酸含有羧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含有醛基,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反应类型不同,故C错误;
D.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二者褪色原理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判断、同分异构体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基本概念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易错选项是A,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700℃.
(5)830℃时,在1L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lmolH2和1molCO2反应达到化学平街时,CO2的转化率为50%;保持温度不变.在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molH2和1molCO2重新达到化学平衡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700℃.
(5)830℃时,在1L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lmolH2和1molCO2反应达到化学平街时,CO2的转化率为50%;保持温度不变.在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molH2和1molCO2重新达到化学平衡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汽车尾气脱硝脱碳主要原理为: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N2(g)+2CO2(g)+Q(Q>0).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得该反应在不同时间NO和CO浓度如表: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N}_{2}){c}^{2}(C{O}_{2})}{{c}^{2}(CO){c}^{2}(NO)}$.
(2)前2s内的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v(N2)=1.75×10-3mol/(L•s);
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9%.
(3)业上常采用“低温臭氧氧化脱硫脱硝”技术来同时吸收SO2和氮的氧化物气体(NOx),以获得(NH4)2SO4的稀溶液.在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是受到了促进(填“促进”、“抑制”或“没有影响”);
若往(NH4)2SO4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稀盐酸,则$\frac{{c(N{H_4}^+)}}{{c(S{O_4}^{2-})}}$值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向B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一定量的氨水后,则会生成白色沉淀.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饱和SO2溶液中电离产生的SO32-很少,因此没有沉淀,而加入氨水后,促进H2SO3的电离,SO32-离子浓度增大,有沉淀产生.
(5)向另一种可溶性钡盐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会立即看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BaSO4;原可溶性钡盐可能是Ba(NO3)2.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得该反应在不同时间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c(NO)/mol•L-1 | 9.50×10-3 | 4.50×10-3 | 2.50×10-3 | 1.50×10-3 | 1.50×10-3 |
c(CO)/mol•L-1 | 9.00×10-3 | 4.00×10-3 | 2.00×10-3 | 1.00×10-3 | 1.00×10-3 |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N}_{2}){c}^{2}(C{O}_{2})}{{c}^{2}(CO){c}^{2}(NO)}$.
(2)前2s内的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v(N2)=1.75×10-3mol/(L•s);
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9%.
(3)业上常采用“低温臭氧氧化脱硫脱硝”技术来同时吸收SO2和氮的氧化物气体(NOx),以获得(NH4)2SO4的稀溶液.在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是受到了促进(填“促进”、“抑制”或“没有影响”);
若往(NH4)2SO4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稀盐酸,则$\frac{{c(N{H_4}^+)}}{{c(S{O_4}^{2-})}}$值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向B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一定量的氨水后,则会生成白色沉淀.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饱和SO2溶液中电离产生的SO32-很少,因此没有沉淀,而加入氨水后,促进H2SO3的电离,SO32-离子浓度增大,有沉淀产生.
(5)向另一种可溶性钡盐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会立即看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BaSO4;原可溶性钡盐可能是Ba(NO3)2.
20.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溴化银悬浊液中加入溴化钠溶液,溴化银的Ksp减小 | |
B. | 图中a点对应的是不饱和溶液 | |
C. | 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少量0.1 mol•L-1 AgNO3溶液,则c(Br-)增大 | |
D. | 升高温度可以实现c点对应的溶液到b点对应的溶液的转化 |
7.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 铁 | B. | 氢氧化钠 | C. | 氯化钠 | D. | 水 |
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 |
B. |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固态硫单质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 |
C. | 表示氢气燃烧热的△H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 | |
D. | 已知中和热△H为-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 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 |
B. | 铜跟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Cu2++2Ag | |
C. | 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Al(OH)3+3H+=Al3++3H2O | |
D. | 铜和三氯化铁溶液反应:Cu+Fe3+=Fe2++Cu2+ |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CCl4的电子式: | B. | 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_{6}^{14}$C | ||
C.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 D. |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