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俄罗斯科学家在利用回旋加速器进行的实验中,用含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同位素反复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元素,结果成功制得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其与N元素同主族.这4个原子在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前者的一种核素为 ${\;}_{115}^{288}$X.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115号元素衰变成113号元素是化学变化 | |
B. | 115号元素X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88 | |
C. | 113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 |
D. | 因115号元素与N元素同主族,所以是非金属元素 |
分析 A.元素的衰变为核变化;
B.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
C.112号元素为第七周期第IIB族元素,113号元素位于第ⅢA族;
D.115号元素与N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所以位于第ⅤA族,从锑开始为金属元素.
解答 解:A.115号元素衰变成113号元素,为原子核之间的核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核素${\;}_{115}^{288}$X的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即为28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要根据核素原子质量与丰度进行计算得到,故B错误;
C.112号元素为第七周期第IIB族元素,113号元素位于第ⅢA族,则113号元素最外层有3个电子,故C正确;
D.115号元素与N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所以位于第ⅤA族,从锑开始为金属元素,所以115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同一主族元素周期律,明确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递变规律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掌握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对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能发生氧化反应 | |
B. | 与H2发生加成反应,必定得一种纯的新有机物 | |
C. |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 |
D. | 检验-CHO可用酸性KMnO4溶液 |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做的电极(正极或负极)不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铝为负极,电极反应式:2Al-6e-═2Al3+.
②石墨为正极,电极反应式:6H++6e-═3H2↑.
(3)实验4中铝作负极,理由是Al失去电子,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Al-3e-+4OH-═AlO2-+2H2O.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偏向铝的原因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Zn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Zn作负极,Al作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偏向铝.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铝是否参与反应,金属铝参加反应,失电子作负极,反之作正极.
编号 | 电极材料 | 电解质溶液 | 电液计指针偏转方向 |
1 | Mg、Al | 稀盐酸 | 偏向Al |
2 | Al、Cu | 稀盐酸 | 偏向Cu |
3 | Al、C(石墨) | 稀盐酸 | 偏向石墨 |
4 | Mg、Al | 氢氧化钠溶液 | 偏向Mg |
5 | Al、Zn | 浓硝酸 | 偏向Al |
(1)实验1、2中Al所做的电极(正极或负极)不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铝为负极,电极反应式:2Al-6e-═2Al3+.
②石墨为正极,电极反应式:6H++6e-═3H2↑.
(3)实验4中铝作负极,理由是Al失去电子,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Al-3e-+4OH-═AlO2-+2H2O.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偏向铝的原因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Zn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Zn作负极,Al作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偏向铝.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铝是否参与反应,金属铝参加反应,失电子作负极,反之作正极.
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1L戊烷充分燃烧后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frac{5}{22.4}$NA | |
B. | 4.6g组成为C2H6O的有机物,C-H键数目可能为0.6NA | |
C. | 1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4NA | |
D. | 15g甲基所含有的电子数是10NA |
13.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 |
B. | 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 |
C. | 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 |
D. | 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