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
C
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是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装置甲是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气体在铜片上产生。原电池由于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加快了反应速率。乙不是原电池,乙装置是锌与稀硫酸直接接触的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气体在锌片上产生。甲和乙相比,相同点: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相同,都消耗H+,反应后溶液pH都增大;不同点:一、气体产生的位置不同,二、反应速率不同,三、能量转化不同。则:
A、甲是原电池,正极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2H++2e-=H2↑,乙装置中在锌片上发生反应 Zn+2H+=Zn2++H2↑,铜片上无气体产生,故A错;
B、甲装置是原电池,铜片做正极,乙不是原电池,故B错;
C、两烧杯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浓度减少,溶液pH增大,故C正确;
D、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故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D不正确,因此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答题的关键。
用Pt做电极,电解含C(Cu2+): C(Na+): C(Cl-)=1:2:4的混合溶液,在任何情况下,阴、阳两极下不可能同时发生的反应是
A.阴极:2H++2e-=H2↑阳极:4OH-- 4e-=2H2O+O2↑ |
B.阴极:2H++2e-=H2↑阳极:2Cl--2e-=Cl2↑ |
C.阴极:Cu2++2e-=Cu阳极:4OH-- 4e-=2H2O+O2↑ |
D.阴极:Cu2++2e-="Cu" 阳极:2Cl--2e-=Cl2↑ |
某实验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其中描述不合理的是
A.Zn为负极 |
B.H+向负极定向移动 |
C.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D.Cu电极反应:2H++2e-=H2↑ |
下列装置中,Fe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⑤④③②① |
B.⑤④①②③ |
C.⑤③④①② |
D.①②④③⑤ |
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
A.HCl ( aq ) + NaOH ( aq ) =" NaCl" ( aq ) + H2O ( l ) △H < 0 |
B.2CH3OH ( l ) +3O2 ( g ) = 2CO2 ( g ) + 4H2O ( l )△H < 0 |
C.4Fe (OH)2 ( s ) + 2H2O ( l ) + O2 ( g ) =" 4Fe" (OH)3( s )△H < 0 |
D.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H < 0 |
近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燃料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处于充满空气和少量氢气的玻璃槽中.由于气体可以混合从而省去了昂贵的燃料隔离膜,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边为该电池的负极 |
B.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
C.该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 |
D.该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2O2- |
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工作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
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电解池的阴极和原电池的负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
B.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
C.用惰性电极电解KOH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Na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