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用H2SO4酸化的H2O2溶液,则溶液变黄 | 氧化性:H2O2>Fe3+ |
B | 向某溶液加入HCl酸化的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 | 说明此溶液中一定含SO42﹣ |
C |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出现浑浊 | 非金属性强弱:C>Si |
D | 向2 mL 0.1 mol·L-1 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0.1 mol·L-1 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几滴0.1mol·L-1 CuSO4溶液,则又有黑色沉淀生成 | 溶度积(Ksp):ZnS>CuS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考查化学实验和元素的性质的相关知识。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A.酸性条件下的NO3-、H2O2溶液均有强氧化性,都能氧化Fe2+。B. HCl酸化的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是Ag+;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0.1mol·L-1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但Na2S溶液过量,再加入几滴0.1mol·L-1 CuSO4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不能证明溶度积Ksp(ZnS)>Ksp(CuS)。
A.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则Fe2+会被氧化生成Fe3+溶液变黄,但酸性条件下的NO3-、H2O2溶液均有强氧化性,均可将Fe2+氧化生成Fe3+,故不能证明氧化性:H2O2>Fe3+,A.项错误;B.向某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是Ag+、SO42﹣等,故B错误;C.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出现浑浊,发生的反应为SiO32-+H2O+CO2=H2SiO3+CO32-,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从而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Si,故C正确;D.向2mL 0.1mol·L-1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0.1mol·L-1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但Na2S溶液过量,再加入几滴0.1mol·L-1 CuSO4溶液,则又有黑色沉淀生成,是Cu2+与S2—反应生成CuS沉淀,不能证明溶度积Ksp(ZnS)>Ksp(CuS),D项错误。答案:C。
【题目】对分别盛有不同无色溶液①②③④四支试管进行如下操作,现象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①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HCl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B | 向②(盛KI淀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 | 溶液变蓝色 | Cl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C | 向③中溶液先滴加H2O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原溶液中含有Fe2+ |
D | 向④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变蓝 | 原溶液中有NH4+ |
A. A B. B C. C D. D
【题目】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夹持设备及必要的加热装置已省略)。
(1)整套装置装配完毕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添加试剂。
(2)实验室常用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制取氯气:
①实验时,通常采用密度为1.19g/cm3、浓度为36.5%的浓盐酸。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标准状况下,上述反应每生成4.48L氯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mol。
(3)洗气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同时用作安全瓶(监测实验时装置C中是否发生堵塞)。若装置C发生堵塞,装置B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实验时装置C中I、II、III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B | C | D | |
I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II | 碱石灰 | 无水氯化钙 | 无水氯化钙 | 浓硫酸 |
III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5)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氧化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橙色,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的______(填“强”“或“弱”)。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6)F为尾气吸收装置。实验时,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