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氯气溶于水 | B.食物变质 |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D.光合作用 |
C
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光合作用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 | B.NH3·H2O | C.AgNO3 | D.BaCl2 |
基于实验现象的推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推论 |
A | 乙烯气体可以使溴水褪色 | 乙烯发生取代反应 |
B | 浓硫酸电导率比较低 | 硫酸浓度大时是弱电解质 |
C | 氨气用于喷泉实验 | 氨气极易溶于水 |
D | 硝酸溶液使pH试纸先变红后变白 | 硝酸酸性太强不能用pH试纸检测 |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制淡水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
B.海水制盐、发展氯碱工业都是发生物理变化 |
C.海水提溴过程中先通入Cl2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取金属镁 |
设法把NO2和O2按4:1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的真空烧瓶中,然后把烧瓶置于水中,瓶内液面会逐渐上升,则最终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①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定 ②烧瓶中溶液不向外扩散)
A.1/14mol /L | B.1/22.4mol/L | C.1/28mol/L | D.1/42mol/L |
某同学对一瓶Na2SO3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取出少量,加水完全溶解,滴入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剩余。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样品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 |
B.Na2SO3已被氧化 |
C.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
D.加入稀硝酸后的沉淀一定是BaSO4 |
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 B.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
C.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 D.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
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 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
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
A.铜与浓硫酸共热 |
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 |
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 |
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