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消除氮氧化物的方法有多种.(1)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已知: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
则CH4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利用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g)+NO(g)+NO2(g)
180℃ |
催化剂 |
(3)利用ClO2氧化氮氧化物.其转化流程如下:NO
ClO2 |
反应Ⅰ |
Na2SO3 |
反应Ⅱ |
已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NO+ClO2+H2O=NO2+HNO3+HCl,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4)利用CO催化还原氮氧化物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已知质量一定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右图是反应2NO(g)+2CO(g)?2CO2(g)+N2(g)中NO的浓度随温度(T)、等质量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据此判断该反应的△H
(2)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等;
(3)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知识来回答判断;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
CH4将NO2还原为N2的反应可以看成是
1 |
2 |
1 |
2 |
故答案为: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 kJ/mol;
(2)反应:2NH3(g)+NO(g)+NO2(g)
180℃ |
催化剂 |
(3)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二者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O2+4Na2SO3═N2+4Na2SO4,结合化学反应2NO+ClO2+H2O=NO2+HNO3+HCl知道,N2~2NO2~2ClO2,所以若生成11.2L即0.5molN2(标准状况),则消耗1molClO2质量是1mol×67.5g/mol=67.5g,故答案为:67.5g;
(4)当催化剂的表面积相等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先达到平衡,所以温度关系是T2>T1,从图中看出,温度升高,一氧化氮的浓度增加,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是放热的,当温度一定时,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则速率越快,所以催化剂表面积S1>S2,故答案为:<;>.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消除氮氧化物的方法有多种。
(1)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已知:
①CH4 (g)+4NO2(g)=4NO(g)+CO2(g)+2H2O(g)?? △H =-574 kJ/mol
②CH4(g)+4NO(g)= 2N2(g)+CO2(g)+2H2O(g)? △H =-1160 kJ/mol
则CH4 将NO2 还原为N2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2)利用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写出1条即可)。
(3)利用ClO2 氧化氮氧化物。其转化流程如下:? NONO2N2。已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ClO2 + H2O =NO2 + HNO3 + HCl,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 ;若生成11.2 L N2(标准状况),则消耗ClO2 ??????? g 。
(4)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N2 (g)+CO2 (g)△H.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1/ 时间/min | NO | N2 | CO2 |
0 | 0.100 | 0 | 0 |
10 | 0.058 | 0.021 | 0.021 |
20 | 0.040 | 0.030 | 0.030 |
30 | 0.040 | 0.030 | 0.030 |
40 | 0.032 | 0.034 | 0.017 |
50 | 0.032 | 0.034 | 0.017 |
①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保留两位小数).②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该反应的△H ?? 0(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