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生活中为了延长鲜花的寿命,通常会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下表是0.5L某种“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及含量,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成分 | 质量(g) | 摩尔质量(g/mol) |
蔗糖 | 25.00 | 342 |
硫酸钾 | 0.25 | 174 |
阿司匹林 | 0.17 | 180 |
高锰酸钾 | 0.25 | 158 |
硝酸银 | 0.02 | 170 |
A.蔗糖 B.硫酸钾 C.高锰酸钾 D.硝酸银
(2)“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中不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frac{0.25}{128}+\frac{0.25}{174}×2}{0.5}$ mol•L-1.(要求用原始数据书写出表达式,不需要化简)
(3)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鲜花保鲜剂”的保鲜功效,需配制多份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进行研究.现欲配制48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鲜花保鲜剂”,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在横线上填写所缺仪器的名称)
(4)配制上述“鲜花保鲜剂”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操作只用一次):G→B→C→A→F→E→D;
A.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
C.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装入贴有标签的试剂瓶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G.用电子天平称量各组成成分,并把它们放入烧杯中混合
(5)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使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D.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C.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鲜花保鲜剂”而未洗净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分析 (1)电解质知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判断;
(2)K+来自高锰酸钾、硫酸钾的电离,由n=$\frac{m}{M}$计算高锰酸钾、硫酸钾的物质的量,根据钾离子守恒可知n(K+)=n(KMnO4)+2n(K2SO4),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计算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3)根据溶液的配制步骤来分析使用的仪器;
(4)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实验步骤排序;
(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frac{n}{V}$分析判断.
解答 解:(1)A.蔗糖含有蔗糖分子,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只存在分子,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故A正确;
B.熔融硫酸钾,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都能够导电,高锰酸钾为电解质,故C错误;
D.硝酸银,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n(KMnO4)=n=$\frac{m}{M}$=$\frac{0.25g}{128g/mol}$=$\frac{0.25}{128}$mol,
硫酸钾的物质的量为n(K2SO4)=$\frac{0.25g}{174g/mol}$=$\frac{0.25}{174}$mol,
n(K+)=n(KMnO4)+2n(K2SO4)=$\frac{0.25}{128}$mol+$\frac{0.25}{174}$mol×2,
所以c(K+)=$\frac{n({K}^{+})}{V}$=$\frac{\frac{0.25}{128}+\frac{0.25}{174}×2}{0.5}$mol/L,
故答案为:$\frac{\frac{0.25}{128}+\frac{0.25}{174}×2}{0.5}$;
(3)因配制500mL溶液,则需选用500mL容量瓶,最后需胶头滴管定容,所以所需仪器除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外还需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G→B→C→A→F→E→D,
故答案为:G→B→C→A→F→E→D;
(5)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A正确;
B.最后需要定容,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B错误;
C.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鲜花保鲜剂”的溶液而未洗净,容量瓶沾有部分溶质,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一部分溶液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若再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以鲜花保鲜剂为载体,主要考查了溶液的配制方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步骤、仪器和误差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A. | V(NaOH)=0时,c(H+)=1×10-2 mol•L-1 | |
B. | V(NaOH)<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2c(C2O42-)+c(HC2O4-) | |
C. | V(NaOH)=10 mL时,c(H+)=1×10-7 mol/L | |
D. | V(NaOH)>10 mL时,c(Na+)>c(C2O42-)>c(HC2O4-) |
A. | 甲烷与氯气混和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 | |
B. |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 |
C. | 在浓硫酸作用下,苯在55℃左右与浓硝酸的反应; 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 |
D. |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 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
A. | a>b | B. | a=10-4b | C. | b=10-4a | D. | 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