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符号35Cl,其左上角数字“35”表示
A.质量数B.中子数C.质子数D.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35Cl,左上角是质量数,左下角是质子数,故A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题目】在HF、H2S、NH3、CO2、CCl4、N2、C60、SO2分子中:
(1)以非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
(2)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直线型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
(3)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
(4)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三角锥型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
(5)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V型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
(6)以极性键相结合,而且分子极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
【题目】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多种污染物。
(1)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尾气中所含的NO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或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有效且可行的是________。
①制定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
②开发清洁能源,如氢能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③市民出行戴防毒面具。
④市民大量移居城市郊区。
【题目】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 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题目】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共有24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的单质可与酸反应,1molE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LH2;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 A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B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D的单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向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为了实验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案一:学生甲用水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水反应的情况
方案二:学生乙用稀盐酸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情况
(1)以上两实验方案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
(2)学生乙在实验中取了一段黑色的镁带,投入稀盐酸中,现象不十分明显,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
Ⅱ. (3) 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4)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 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6)若要证明非金属性: 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题目】《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 蒸馏 B. 升华 C. 蒸发 D. 萃取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金属性质相似,均为银白色(铯除外)的柔软金属,密度都比较小
B. 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 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D. Li、Na、K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题目】有可逆反应:,下列各条件的叙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2:1:1
B. 压强保持不变的状态
C. 断裂2 mol H-I键的同时生成1 mol I-I键
D. 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