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氯气:将二氧化锰和稀盐酸混合加热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二氧化碳:大理石中加入硫酸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氨: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匀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加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二氧化氮:铜粉加入浓硝酸中,并用排水法收集
分析:A.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来制取氯气,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阻碍物质继续反应硫酸钙,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此分析解答;
C.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匀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加热能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解答:解:A.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来制取氯气,原理是:MnO2+4HCl
  △  
.
 
MnCl2+Cl2↑+2H2O,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生成的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故B错误;
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即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故C正确;
D.铜粉加入浓硝酸中4HNO3(浓)+Cu=Cu(NO32+2NO2↑+2H2O,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取,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及常用制取气体的药品,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Fe2O3反应的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

(1)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Fe2O3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的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计算出反应产物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比。

(3)查阅资料:N2不与碳、Fe2O3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混合加热制得N2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N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装置与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的装置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用稀盐酸与锌反应制H2

b.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Cl2

c.用NH4Cl与Ca(OH)2共热制NH3

其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步骤、现象:

①实验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3.2 g Fe2O32.0 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质量为48.48 g的玻璃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③加热前,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④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证明有CO2气体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⑤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 g

(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 g,氧元素质量为0.96 g

(6)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7)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且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Fe2O3反应的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

(1)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Fe2O3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的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计算出反应产物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比。

(3)查阅资料:N2不与碳、Fe2O3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混合加热制得N2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N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装置与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的装置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用稀盐酸与锌反应制H2

b.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Cl2

c.用NH4Cl与Ca(OH)2共热制NH3

其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步骤、现象:

①实验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3.2 g Fe2O32.0 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质量为48.48 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③加热前,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④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证明有CO2气体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⑤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 g

(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 g,氧元素质量为0.96 g

(6)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且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