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拆迁应在相互尊重与民主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

C.当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这个分析颇有些隔靴搔痒

【答案】B

【解析】A项,云泥之别: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比喻高低差别悬殊。B项,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此处用错对象。C项,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D项,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手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下他来做帮手,帅子婉言谢绝了。

有个叫李土方的来找他鉴定古玩。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一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嘛用这么大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

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金鼎可以送给你。

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这假玉玺的手艺倒是不错。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对帅子的介绍交代了人物身份,照应了标题高手,同时也为故事结局帅子被骗埋下了伏笔。

B.李土方和帅子第一次交易,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可看出他对青铜酒杯的爱惜,而帅子不看两眼就扔到桌上则是认为青铜酒杯价值甚微。

C.帅子之前不买李土方的玉佩,别有用心,见到玉玺时手却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这一细节揭示了帅子贪婪又率真的一面。

D.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小说开篇帅子贸然出师的暗示,从结尾大师对帅子急于自立门户、学艺不精的批评,可以推测李土方的出现其实是大师故意的安排。

E.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通过帅子的遭遇揭示小说主题,显得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2】小说如何塑造李土方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3】小说中的帅子和李土方,你认为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激活传统话诗词

周笃文

中华诗词遗产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我们在以敬慕的心情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历史使命感,承担起激活传统的历史责任,使中华诗词在传承中焕发出时代光彩。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卷》中主张文学必须开一代之新,续千古之雄风。这对于中华诗词也同样是适用的。任何文化传统都有一个继承、吸收与创新的过程,传统必须吸收时代新元素,加以激活,才能永葆其活力。

时代的进步是伴随着思想的突破的,新的时代有太多的创造与期许,我们必须直面它,表现它,擂出时代的鼓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创新宇宙的襟抱与整顿乾坤使命感又是何等气壮山河、光耀霄汉了。一样的形式格律,在当代伟人的手中,便有焕然一新、发聋振聩的作用,这就是价值观念创新的结果。

司空图《诗品》云: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把诗的语言提高到从生活中采炼金矿的境地。出色的诗人无一不是超级语言大师,传世的名篇大都有惊人之句。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0个字写尽了洞庭的水势与涛声。字、字真是笔雄万夫了。辛稼轩《清平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农家生活,情态活现,小儿两句写尽了稚子淘气模样。如此活灵活现的手笔,真是妙夺造化、画工难及之杰作。

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是同它表现技巧的进步密切相关的。如常说的起承转合的章法,都是深谙此道的经验之谈。

多转折,是诗文入妙之道。如唐无名氏《醉公子》词:门外猫儿吠,知是萧郎至。袜步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犹胜独睡时。写一个女子等候情郎,由热盼、喜至到失望和自宽自解的心理过程,真是冰火两重天。一句犹胜独睡时,写出了几多无奈与爱的极至,可谓化俗为雅的极笔了。

换位和倒装也是增强表现力与陌生感的重要方法。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除夕将晓之时,已经感受到江上的春色。句式之倒装,曲折之涩笔,令读者增反复咀嚼之意致,皆深化诗意的手段。

意象叠加,是庞德学习中国诗而得出创作妙诀。他提出绝对不使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即用纯意象或全意象。他的定义是:意象是感性与智性在瞬间的突然结合。

形式的通变也是激活传统的手段之一。固然对于精美无比的诗词形式,我们应当以敬畏的心情钻研学习。但并不是说必得固守雷池,不能稍有变化。从中华诗史由四言而五言、七言,乃至歌行古风,足以证明了突破形式的必要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多转折,是诗文入妙之道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写诗为文应善于回旋曲折,尺水兴波,这是激活传统的表现技巧之一。

B作者创作诗文,应掌握起承转合的技巧,将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

C.换位和倒装是主要的转折方法它能增强表现力与陌生感,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D.意象叠加和形式的通变,是诗文转折入妙之道,会给人一种新鲜感。

【2】下列对激活传统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激活传统需要价值观念创新,宏开思路,与时俱进,吟出时代的新声。

B诗人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激活传统离不开语言创新。

C.表现技巧的改进也是激活传统的内容,中华诗词的魅力与其进步相关。

D.中华诗词从歌行的不断变化,对于激活传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只有吸收时代新元素,激活传统,才能批判继承中华文化的遗产。

B激活传统对中华诗词乃至人类文明进步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C.我们应该承担起激活传统的历史责任,使中华诗词在传承中焕发出时代光彩。

D.文化传统有一个继承、吸收与创新的过程,激活传统,使古代诗词逐步得到完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