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地(zhuì) (fǔ) 噪(ɡuō) 懂(měnɡ)

B(qì) 恨(xián) 当(ɡōu) 舌(jué)

C剂(tiáo) 取(jí) (fù) (yú)

D骨(huái) (rònɡ) 意(qiè) (hào)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B项,应读ɡòu应读jiá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人庙门,西面而立;将人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将己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胜。武王曰:敢问其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既受命斧钺之威 专:独掌

B敢为其 目:条目

C军皆定,将乃就舍 次:次序

D白刃始 合:交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见其虚 /置杯焉

B 是故智者之谋 /且君尝晋君赐

C 无以知士卒寒暑 /蚓无爪牙

D 炊者皆熟,将就食/项伯夜弛之沛公军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标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

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

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武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

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山西省八校2017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的保护,而且高于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1】下列有关环境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B.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D.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的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B.利居,仍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

C.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B.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C.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