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小题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小题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垂直方向上,越向上气温越低,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E处气温比H处低;F处气压比G处低;气流②自北向南运动。此处大气是对流层,最高达18千米。故选B
考点:大气环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中的基本知识,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大气环流中垂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的高低。
【小题2】试题分析:图示若为海陆间循环,环节①是陆地降水,能给地表带来淡水资源;环节②是径流,而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水热条件;环节③是海水蒸发,能增加海水的盐度;环节④是水汽输送,输送距离的远近受地表起伏的影响。故选A
考点:海陆间循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陆间循环的各环节的作用。
【小题3】试题分析:若图示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洋流①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洋流②是西风漂流;洋流③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④是南赤道暖流。故选B
考点:洋流
点评:本题考查南半球的洋流分布,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据图能够判断洋流的名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其中,自然地理中的各类循环模式的构建是最常见的典型案例。读图判断下列各题。

1.若此图表示中纬度或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状况,且S表示南方。可能表示地面点G和近地面风向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副热带高压带、西南风                            ②极地高压带、东北风

③副热带高压带、西北风                              ④极地高压带、东南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若此图表示大洋环流,则可能表示的是    (    )

①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                         ②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

③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                         ④北印度洋的夏季环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且S表示地球表面,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G表示海洋,H表示陆地                          B.①②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起主要作用

C.③表示蒸腾,④表示大气输送                   D.径流②的右岸始终比左岸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