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 | 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 |
B. | 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 | |
C. | 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 |
D. |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
分析 ①掌握根据典型岩石判断岩石的类型,进而判断地质作用;②掌握根据岩石的破坏与被破坏关系判断,地质作用形成的先后顺序;③掌握利用岩石的年代判断形成的历史时期.
解答 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根据图示的基底为片麻岩、云母片岩,属于变质岩,反映了早期经历了变质作用,而古老基底被花岗岩和火山熔岩破坏,故反映了后来经历了岩浆的侵入和喷出,而花岗岩顶部出露地表,反映了后来经历了地表外力侵蚀作用.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某东西延伸的地质、地形剖面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的地质作用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18.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 | 土地沙化 | B.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C. | 酸雨 | D. | 臭氧层破坏 |
15.b点在a点的方向为( )
A. | 东南 | B. | 东北 | C. | 西北 | D. | 西南 |
1.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 B. | 机械化水提高 | ||
C. | 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 D. | 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
1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度最大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8.2011 年2月乙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 )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15.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 |
B. |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 |
C. |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 |
D. |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变化 |
7.根据温度带和降水量推测,从甲到乙的水平自然植被变化依次是( )
A. |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
B. |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 |
C. |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
D. |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