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和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结合左图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4分)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8分)
(3)寿光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冬暖式蔬菜大棚于1989年从三元朱村兴起,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如今已有27年历史,寿光农业蓬勃发展,试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参考图13,分别说明冬季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6分)
(4)下图是我国北方地区某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回答下列问题。
①理论上,工作门打开时,门槛处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般应( )
A.向南 B.向北 C.向东 D.向西
②经测算,某日11点55分(北京时间)时,该大棚内(含地面)单位时间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该大棚可能位于( )
A.山东省 B.河南省 C.山西省 D.陕西省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2分);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2分)。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2分)白天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到达地面的较多,地面吸收后增温(2分)空气稀薄云量较少,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较少(2分)高原地区多大风天气,大部分热量散失掉,气温较低(2)分
(3)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2分);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2分);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2分)
(4)D A(4分)
【解析】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红外线;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二氧化碳增多,能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白天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到达地面的较多,地面吸收后增温;空气稀薄云量较少,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增温难;高原地区多大风天气,大部分热量散失掉,气温较低。
(3)太阳光可透过大棚进入大棚内,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大棚内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同时使大棚内气温上升,由于大棚的封闭,增加的热量没有散失到大棚之外,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地面受热,水份蒸发形成的水汽又被大棚遮挡凝结返回大棚内的地面,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4)①大棚内温度较大棚外高,内部是上升空气,大棚外面冷,是下沉空气;工作门打开时,外门槛处的水平气流方向进入大棚内;挡风墙是挡北部冷空气的,所以工作门朝东。选D正确。
②某日11点55分(北京时间)时,该大棚内(含地面)单位时间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说明此时是当地的正午时刻12:00,比北京时间早5分钟;该地应在北京的东边。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都在北京的西边。选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