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久矣,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雪堂:苏轼被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筑雪堂于赤壁旁的龙王山坡,为其居住躬耕之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顷之茫然 :越过。

B.击空明兮流光 :逆流而上。

C.而乐之 顾:回头看

D.今者 薄:迫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欣所遇 复游赤壁之下

B.倚歌和之 谋诸妇

C.舞幽壑潜蛟 我有斗酒,藏久矣

D待子不时之 不敢兴兵拒大王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甲文首段正面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甲文所说的美人,实际上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C.乙文为作者再游赤壁时所写,相对前次所见之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D.甲文限于舟中,着重写水;乙文观于岸上,着重写山。甲文写的是初秋之色,乙文写的是初冬之景。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D

【4】1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2)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打算回到临皋。

【解析】

1顾:环顾。

2D项,均作连词,表目的,来;A项,介词,对/介词,到;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C项,助词,的/代词,代酒。

3乙文观于岸上属于以偏概全,也有观于舟中的情况。

【4】第(1)题要准确译出重点词语白露”“”“”“”“的含义,正确

译出句意。第(2)题要准确译出重点词语”“”“”“的含义,正确译出句

意。译文语意通顺。

参考译文:

(乙)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我们)环顾四周,很喜欢这景色;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是松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存了很久,等你随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就再也认不出来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