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诗词中“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
【2】橘子洲(湘江中的一个沙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流水堆积D. 风力堆积
【答案】
【1】D
【2】C
【解析】
【1】诗词中“湘江北去”指的是湘江向北流入洞庭湖,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地表径流,D对。蒸发水汽向上升,A错。水汽输送是从海洋向陆地,B错。降水方向是向下,C错。
【2】橘子洲是湘江中的一个沙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沙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C对。流水侵蚀形成的是沟谷,A错。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蘑菇等地貌,B错。风力堆积形成的是沙丘地貌,D错。
【题目】读我国东部部分省区农业结构变动表,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福建 | 山东 | |
种植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林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牧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渔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农业结构变化率% (1978~2005年) | 36.3 | 35.19 | 56.95 | 20.9 | 16.37 | 14.45 | 52.05 |
注:“+”代表上升 “-”代表下降 “ · ”代表稳定
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1】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具体表现为
A. 北方农业结构的变化幅度小于南方B. 种植业、林业几乎都呈现下降趋势
C. 牧业多为稳中有升D. 渔业比例变化不大
【2】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工业、交通等发展占用耕地B. 城市化发展对农产品消费增加
C. 大量开发荒山、滩涂等后备土地资源D. 外向型农业发展,促进生产调整
【题目】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万平方千米,1月份均温为-16.4 ℃,7月均温为21.9 ℃。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年份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城乡工矿用地 | 沼泽地和滩地 | 其他 |
1954 | 15.91% | 38.18% | 9.13% | 0.43% | 32.74% | 3.61% |
2005 | 51.17% | 31.63% | 3.86% | 1.94% | 8.81% | 2.59%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城市化水平较低B.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 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 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