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单词

【1】 The blind people usually have a keener (敏锐的) s of hearing than healthy people.

【2】 She g at her watch and began to get ready for her holiday.

【3】 Children should learn how to c their living expenses when they grow up.

【4】 The plane was soon out of s in the sky.

【5】 She heard the sound of f outside her house last night, which really frightened her.

【6】The room was in complete (黑暗) , without a light.

【7】You can hear its heart (跳动).

【8】 (一旦) you let him go, he will never come back.

【9】I like walking along the coast at sunset, feeling the light wind ________(轻抚)my face.

【10】Joe spent the whole afternoon (观察) the experiment that he was doing.

【答案】见解析

【解析】【1】 sense

【2】 glanced

【3】 cover

【4】 sight

【5】 footsteps

【6】darkness

【7】 beating

【8】 Once

【9】 brush

【10】 observin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何?志宁对:《春秋》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

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

译文:

(2)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

译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旷,字文远,以字行。南齐司空孝嗣五世孙。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江陵陷,俘以西,客偃师,贫不能自给。兄文林鬻书于肆,文远日阅之,因博通《五经》,明《左氏春秋》。时耆儒沈重讲太学,授业常千人,文远从之质问,不数日辞去。或问其故,答曰: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彼有所未见者尚何观重知其语召与反复研辩嗟叹其能性方正,举动纯重,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皆从受学。

隋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诏与汉王谅授经。文远说经,遍举先儒异论,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听者忘劳。越王侗署国子祭酒。

时洛阳饥,文远自出城樵拾,为李密所得。密使文远南向坐,备弟子礼拜之,文远谢曰:前日以先王之道授将军,今将军拥兵百万,威振四海,犹能屈体老夫,此盛德也,安敢不尽?将军若欲为伊、霍,继绝扶倾,吾虽老,犹愿尽力;如为莽、卓,乘危迫险,则仆耄矣,无能为也!密顿首曰:幸得位上公,思所以竭力,先征化及刷国耻,然后入见天子,请罪于有司,惟先生教之。答曰:将军,名臣子,累世尽节,前陷玄感党,迷未远而复,今若终之以忠,天下之人所望于将军者。密顿首曰:恭闻命。俄而世充专制,密又问焉,对曰:彼残忍而意褊促,必速于乱,将军非破之不可以朝。密曰:常谓先生儒者,不学军旅,至筹大计,乃明略过人。

密败,复入东都。世充给稍异等,而文远见辄先拜。或问:君踞见李密而下王公,何邪?答曰:密,君子,能受郦生之揖;世充,小人,无容故人义。相时而动可也。世充僭号,以为国子博士。子士会奔长安,世充怒,绝其禀,文远饿几死,数矣。身出樵,为罗士信所获,送京师,仍为国子博士。

高祖幸国学观释奠,文远发《春秋》题,论难锋生,随方占对,莫能屈。帝异之,封东莞县男。卒,年七十四。

(选自《新唐书·徐文远传》)

[注]伊、霍:商朝的伊尹和汉朝的霍光,泛指忠臣贤相。莽、卓:西汉的王莽和东汉的董卓,泛指乱臣贼子。化及:指宇文化及,隋末叛军首领。禀:官家给的粮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彼有所未见者/尚何观重/知其语/召与反复

研辩/嗟叹其能/

B.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彼/有所未见者/尚何观/重知其语/召与反复

研辩/嗟叹其能/

C.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彼有所未见者/尚何观/重知其语/召与反复研辩/嗟叹其能/

D.先生所说纸上语耳/若奥境彼/有所未见者/尚何观重/知其语/召与反复

研辩/嗟叹其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是儒家五部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左氏春秋》又叫《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秦代,各个朝代对太学的称谓不尽相同。

D.国子博士全称国子学博士,是国子学的老师,也是国子监的官员。唐代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旷出身官宦之家,但幼遭战乱,流离失所。然而他贫不失志,勤奋读书,终于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隋末唐初的大儒。

B.徐旷博学善思,听了宿儒沈重在太学的讲学,觉得沈重照本宣科而未见书中深意。沈重知道后,与他反复研讨辩论,很佩服徐旷深刻的领会能力。

C.徐旷作为经学大师,以忠义自任而又能相时而动。他一生经历坎坷,历仕两朝。因学识渊博而受到多位皇帝与起义军首领的推重。

D.徐旷本性正直,信守儒道而不乏远见韬略,曾劝李密审时度势,迷途知返。李密却阳奉阴违,终至兵败。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遍举先儒异论,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

译文:

(2)今若终之以忠,天下之人所望于将军者。

译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礼 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疾其伪,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夫民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选自《王安石文集》)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嗜欲之性 逆:违背

B.束联漆之 胶:胶水

C.故其制虽有以人 强:胜过

D.则无是 天:天性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认为荀子不懂得礼,他对的理解不正确,而自己懂得了对的本意。

B.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来教育老百姓,就能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地去遵守礼节了。

C.是从天性开始而又通过人为来完成,对于来说天性和人为二者不可或缺。

D.教育人懂得并且施行,既要阻止他放诞傲慢之心,又要改变他贪婪欲念的天性。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役未几而罢 罢:完成

B.讽人兴于学 讽:劝勉

C.天下之安危讽吾自治不耳 顾:只是

D.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 传:传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

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

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

译文:

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译文:

【4】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令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师教之。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戅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注:甲令:法令。硁硁:固执。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兄皆师教之 延:邀请

B.弟子之所于师者 藉:借助

C.士习由此而 偷:怠惰

D.直多闻,谓之三益 谅:原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表达了能成为他益友的愿望。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