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我国某校地理课堂在教授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一节的知识后,组织了学生在野外平地上用立杆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的探究性学习,下图为某班课后一年内通过所测绘制的正午杆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四点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杆影长度)。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中最能反映夏至日正午杆影长度的点是________。
(2)
由图可知,该地从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3)
如果在北京时间14时测得该地的杆影为一天中最短,那么关于下列该学校所在地的地理情况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该地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地
B.
该地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C.
该地是我国的五大棉花产地之一
D.
该地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严重
(4)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学校不可能位于________。
昆明
长沙
海口
台北
2003年入夏之后,我国洪涝、高温和干旱轮番出现。先是淮河流域发生了洪涝灾害。然后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30―40天的高温酷暑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经受了酷暑煎熬,使得城市供电、供水不堪重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荒”和“水荒”。
(1)有关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我国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2)2003年夏天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
(3)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此段时间我国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是:
(5)高温干旱引起的“电荒”反映出电力工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冲击,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用电紧张局面的重点工程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南水北调 D、京沪高速公路
2003年入夏之后,我国洪涝、高温和干旱轮番出现。先是淮河流域发生了洪涝灾害。然后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30—40天的高温酷暑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经受了酷暑煎熬,使得城市供电、供水不堪重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荒”和“水荒”。
A.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我国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A B C D
A.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此段时间我国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南水北调 D.京沪高速公路
(1)图中最能反映夏至日正午杆影长度的点是 。
(2)由图可知,该地从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3)如果在北京时间14时测得该地的杆影为一天中最短,那么关于下列该学校所在地的地理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地 B.该地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C.该地是我国的五大棉花产地之一 D.该地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严重
(4)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学校不可能位于 。
A.昆明 B.长沙 C.海口 D.台北
中新网2010年2月24日消息:截至2009年底,西气东输管道安全运行2 284天,累计输送天然气659亿立方米,110多座城市,3 000多家大中型企业,2亿多人口从中受益。它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7~8题。
7.西气东输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是因为 ( )
A.天然气是无污染的能源
B.天然气可完全替代煤炭
C.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能源
D.可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使用量
8.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 )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