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关于图中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①地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地势高 | |
B. | ②地二战以后有大量国际移民迁入 | |
C. | ③地因有冰川融水灌溉,形成人口密集的“孤岛” | |
D. | ④地人口稠密,原因之一是自然条件优越 |
分析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些地方稠密,有些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是气候严寒的高纬度地区、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和气候干旱的沙漠地区.图中①地位于非洲热带雨林气候区,②地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气候区,③地位于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④地东亚季风气候区.影响人口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解答 解:A、①地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纬度低,气候湿热,故叙述错误;
B、②地二战以后有大量国际移民迁入,故叙述正确;
C、③地因有冰川融水灌溉,形成人口密集的“孤岛”,故叙述正确;
D、④地人口稠密,原因之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气候适宜、雨热同期等),故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世界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果我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原油,最佳的运输方式应是( )
A. | 管道运输 | B. | 公路运输 | C. | 水路运输 | D. | 铁路运输 |
18.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 )
A. | 在客运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 |
B. | 单位营运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 |
C. | 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慢 | |
D. | 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 |
5.本次日食发生过程中,由日环食转变为日全食的原因可能为( )
①非洲中部地区观测到的太阳视半径大于月球视半径
②大西洋西部地区观测到的太阳视半径小于月球视半径
③月球运动造成月地距离在日食发生期间有微小变化
④地表起伏造成月地距离在日食发生期间有微小变化.
①非洲中部地区观测到的太阳视半径大于月球视半径
②大西洋西部地区观测到的太阳视半径小于月球视半径
③月球运动造成月地距离在日食发生期间有微小变化
④地表起伏造成月地距离在日食发生期间有微小变化.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2.在金砖国家中每年净增人口最多的是 ( )
A. | 中国 | B. | 俄罗斯 | C. | 印度 | D. | 巴西 |
3.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结果表明,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相比,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下降,由2000年的1.07%下降到2010年的0.57%,但每年新增人口仍达700多万.阅读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小题.
材料1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变化.
材料2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构成.
(1)根据材料1,可以判断我国人口突破10亿的时段是1964--1992,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在1964--1992.
(2)材料2反映,0-14岁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采取了哪一措施?计划生育.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十分庞大,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基础大.
(3)从材料2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8.87%,表明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的另一突出问题是老龄化,为应对这一人口问题,我国可采取哪些相应措施?单独二胎、延迟退休、鼓励移民等.
材料1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变化.
材料2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构成.
年份 年龄段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0-14岁 | 33.59 | 27.69 | 22.89 | 16.6 |
15-64岁 | 61.5 | 67.01 | 70.15 | 74.53 |
>=65岁 | 4.91 | 5.3 | 6.96 | 8.87 |
(2)材料2反映,0-14岁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采取了哪一措施?计划生育.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十分庞大,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基础大.
(3)从材料2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8.87%,表明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的另一突出问题是老龄化,为应对这一人口问题,我国可采取哪些相应措施?单独二胎、延迟退休、鼓励移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