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越国:国名

B.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C.唯君 图:考虑,谋划

D.失其所与,不 知:同

2下列各句中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孝公伐我北

B.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C.肉食者,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下列各句中与何厌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吾谁与归 B.忌不自信

C.客之美我者 D.何罪之有

5全部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

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依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答案

【1】A

【2】A

【3】B

【4】C

【5】C

【6】C

【解析】

【1】越国应解释为越过晋国

【2】例句与A项的都是边疆,边远的地方的意思;B项,意为……当做边境;C项,意为浅陋;D项,意为见识短浅

【3】B项,有益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解释为有利于;A项,行李,古义为出行的人,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C项,以为,古义为……作为,今义为认为;D项,夫人,古义为那人,今义为一般人的妻子

【4】例句何厌之有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都属于宾语前置句。C项,无倒装,属正常句式。

【5】采用排除法做题。文段内容没有涉及楚国,也没有说郑国朝秦暮楚,所以应排除③⑤

【6】C项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鲜明强烈的视觉印象和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应该是美丽的母亲。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颖,字公实,衡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遣其子拭与游。签判潭州。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及陈峒反,所擒贼多颖计策,帅上其功,曰:“签判宜居臣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御史以介僻劾罢。除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税,不报。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①,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除淮东转运副使。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

知泉州,升华文阁待制,请兴国祠以归。兴国祠满,除敷文阁待制致仕。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进龙图阁待制、知婺州。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叶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参政,端礼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注:①荒莱,犹草莱,亦指荒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B.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C.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D.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本文中“除”是授予职务的,“罢”是免除职务的,“调”“迁”

“移”是调动职务的。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是为“改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颖为政务实,得到上司赏识。对官员索取百姓的租税一事,刘颖提出建议,上司张浚高兴地接受了;刘颖在王佐手下任职,他的能力得到王佐的肯定。

B.刘颖为百姓办实事。他在浙西任职时,治理湖泊,禁止百姓在重要水域筑堤,百姓的田地有了依靠;任提刑时,偷偷进入监狱放走不该被拘禁的人。

C.刘颖精明强干,尽心尽职。务场的一些做法损害国家利益,他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前任主管官员的一些做法有失体统,他就停止这件事。

D.刘颖刚直不阿,为人正直。他不会刻意去巴结权贵;被贬归乡的赵汝愚交待他转告已接替自己做丞相的余参政,要善待朝中人才,刘颖做到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

(2)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