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同。被雇用的人。家丈人:东家,主人。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指土神,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答案】

【1】B

【2】A

【3】C

【4】(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这段话断句借助意思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老兵客栈

谢友鄞

这儿最早是古驿站,叫水会营子,旅蒙商设置仓库,囤居货物,行商坐贾云集。一家家火红的幌子下,站着伙计,肩搭毛巾,吆喝:屋里请,又有包子又有饼,没有麻花现给你拧!

论建制,水会营子是个镇,建筑极像一座小城。水会营子属于辽宁,再向北,就进入内蒙古了。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从民国至今,水会营子两度划归内蒙古,一度划归辽西省,如今纳入辽宁省版图。水会营子人家,都有两三个户口簿,旧的没交上去,新的又发下来。有的老人说他是内蒙古人,新娶进家门的儿媳妇纠正道:爹,这是辽宁省。公爹用拐杖敲击地面,吹胡子瞪眼睛叫喊:我活糊涂了吗!这里是水会营子!

没错,这里是水会营子,消防团大本营。清朝时,营子内有深井三十眼,井旁设瞭望楼,一旦发现火警,白天举旗,夜晚挑灯,指引火灾方向,官兵们驱动水车紧急扑救。瞭望楼上,永远站着三名士兵,背靠背,呈三角形,监视火情。曾有一场雷火,借助狂烈的北风,扑向瞭望楼。没有一名士兵退缩,火龙过去后,三副焦黑的骨架,仍然站立在瞭望楼上。

民国后,兵营消,水会归商会管理。消防灭火,变成民间自救互助性质。商会添置了机械水车,喷水卷筒。所有商铺都配备水桶,大小一样,用红漆写上防火和自家商号名。在救火现场,由商会统一发放号坎,防备盗贼混入,趁火打劫。穿坎肩的伙计,将自家水牌交给水会老兵,听从指挥,奋力救火。事后按水牌清查,救火不力者罚款;遇火不救者,封店半年,勒令店主给被烧死者披麻戴孝。渐渐地,水会营子成了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镇。

老兵从十四岁起就吃军饷,给数不清的势力当过差,如今九十岁了,眼睛灰白,满脸褶子巴巴,像蜈蚣。陪伴老兵的,只剩下一匹退役军马。营盘内水井遍布,清晨多雾,朦朦胧胧,老兵听见铃铛叮咚叮咚响,老军马不用人赶,去奶站给他取奶回来了。老兵喜欢羊奶的膻香。喝完羊奶后,老兵拎着马灯,在客栈内巡行,土墙,空马厩,土坯客房,搭配在一起,像遗址标本。听见客人来了,老兵吸吸鼻子,说:我嗅到生人味了。

老兵老了。现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栈内的消防水桶,任何人不准乱动,任何人不准乱用。投宿的客人,越来越杂,什么鸟都有,大夏天的夜晚,溜出来,用消防水桶冲澡。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却好使,听见泼啦啦水声,幽灵一样钻出来。老兵狂怒:来人哪!掌灯!立刻响起纷乱的脚步声,客房伙计,食堂厨工们跑出来。一个小工举起马灯。陌生客人急忙穿上裤衩,叫喊:别照我!

老兵厉声道:畜生!你用消防桶洗屁股!

客人一副赖子样,说:俩破桶,白给我都不要。用完这水,给你送回去。

客人哪里晓得,民国年间,有人盗窃消防桶,被商会保安队逮住,将贼手贼脚捆住,用杠子一穿,鸣锣吹号,像抬着野猪游街。有的贼,气性大,到了不服软,按破坏救灾论处,被活活吊死。

⑩“把他抓起来!老兵怒吼。

客房伙计和厨工们逼近客人。

我是旅蒙商。客人叫嚷,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

老兵下令:鸣锣,游街。

众人一拥而上,将客人的头按下,双手别在身后,推着他,向营子里走去。老兵取出铜锣,咣咣咣敲,吆喝:破坏消防犯噢﹣﹣”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

【1】文章③④两段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

【2】老兵的职业精神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

【3】文中写客房伙计和厨工一拥而上抓住客人游街有什么用意?

答:

【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更事:阅历世事。祖龙:指秦始皇。

【1】下列线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事知不济 济:接济

B.又阅至白衣送别时 冠:戴帽子

C.继阅囊剑斫,箕踞高骂 提:投掷

D.后王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官:做官、任职

2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B.五音是古代音乐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

C.《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精神贵族”钱钟书

张建术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1978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那位诗人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偕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议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钱钟书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的独特性以及人们对钱钟书的缅怀与尊敬。

B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鳞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他的独特的个性所致。

C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他认为自己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

D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

E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请简要分析。

3文中是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请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引用钱钟书的话“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