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心理学诞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而认知心理学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知觉、意象、思维、记忆、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意识和心理机制,更强调人的行为受其认知过程的影响和制约,主张正是内在的认知可以解释和预见行为,并构成个体行为的重要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意象在揭示人的内在认知心理机制,从而在深入分析和理解人的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人依靠感觉与知觉了解周围的世界。知觉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通过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完成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和处理。当一个人接受到来自环境的信息或刺激时,他便会通过相应的神经活动对接受的信息或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判断,形成新的知觉,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刺激作出反应。人的知觉行为表现出整体性、选择性、相对性、恒常性、组织性等心理特征。总的说来,知觉的形成要依赖于个体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知觉是现实刺激的信息和记忆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在反应或采取某种行动之前,总是会有一个内部的心理决策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整合完成的。这样一个决策过程便意味着刺激的输入与反应的输出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的心理过程或内在的认知过程。人的行为离不开认知,而认知的本质在于符号计算和信息加工。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和意象是密切相关的。所谓意象,是指已经贮存的知觉形象的再现,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意象形成的过程常常是选择性知觉、错误知觉、知觉扭曲不断发生的过程。意象作为个体过去所获信息的产物,它不是信息的一般积累,而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信息认知图式。当个体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时,由于时间、信息及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快速地、严格地、理性地搜集所有的信息而对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于是在心理惰性的驱使下,个体总是尽可能地节省认知能量、减轻认知负担,试图寻找认知的捷径,从而不自觉地、更多地依赖于已有意象进行决策和行动,而这有可能会产生错误知觉。

错误知觉指个体对收到的信息或刺激的理解和判断背离了实际情况。由于知觉往往要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不全都是客观真实的刺激因素本身,而是对刺激因素的知觉最终决定着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在此情形下,就可能导致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现象。一旦知觉发生错误,理解就会错误,从而做出错误反应。可见,在个体决策过程中,知觉起着重要作用。个体的错误知觉往往都是负面性的,并非都是坏事。行为的正面、负面效应,要看个体的错误知觉在其意识中形成了怎样的意象,不同的意象会指引不同结果的产生。

(选自《光明日报》《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个体行为》有删改)

【1】下列对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门新兴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心理学中的知觉、意象、思维、记忆、注意等。

B.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人认识决定个人行为,但认知有误未必行为错误。

C.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意象紧密相关。知觉是意象的基础,意象是知觉形象的再现或改造。

D.认知心理学认为意象形成的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如果依靠这种意象决定行为,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2】下列对错误知觉的形成及结果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错误知觉可能由定势思维所致。

B.个体只要克服惰性心理,严格理性地分析所占有的信息就会避免错误知觉的形成。

C.错误知觉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使无必然的意象成为现实,助人成功。

D.错误知觉即错觉,个体行为出现负面性结果,不一定是错误知觉的错,个体意识中意象如何,才是个体行为正负的主要依据。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觉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而个体的行为也离不开个体已有的认知。

B.知觉与意象的产生都离不开现实的直接刺激,现实的刺激是形成知觉与意象的基础。

C.意象建构着个体的心理品质,而个体也利用意象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D.知觉、意象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方向和效果,在个体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

【1】C

【2】B

【3】A

【解析】

【1】A项科学应为学科研究心理学中的知觉、意象、思维、记忆、语言等也与原文的说法不一致,原文只是举例,并非只是指它研究的全部内容。B项在原文中有依据,原文中反复强调过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和制约的观点,而非决定。D项偷换概念,应为错误知觉往往产生错误结果

【2】B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文章内容。

【3】B项都离不开现实的直接刺激不准确。意象的出现就并非直接刺激。C项建构着介体的心理品质文中无据,只能说是建构着个体对世界的认知。D项决定着人们……的效果不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根据短文内容,从下框的A-F选项中选出能概括每一段主题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选项。

【1】________

Often a controlling parent is a perfectionist, driving you always to be the best you can and getting angry or upset over grades that are less perfect, no matter how hard you work for them, or finding faults with

tasks you take on around the hom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doing a job right, but it seems like no matter how hard you work on it, it's never perfect. In other words, do you ever just receive praise fromthat parent, or is it always justified with a "but..." or "except...".

【2】 ________

It can only be controlled if you allow it to be. Controlling behaviours are eventually the controller's attempt to meet his or her own needs. If the controlling parent demands good grades, don't do poorly.

You are the strong one when you find ways to meet his or her needs and yours, without allowing them to get into your mind. They can force you to pretend to be something you are not, but they can't changewho you actually are.

【3】________

Most controlling parents are simply afraid that you will fail without their intervention. Because they feel it necessary to involve themselves in your life. If you can discover what seems to calm your parents, you will make your own life much easier. For example, if a note from your teacher telling them you haven't turnedin your homework will put you into trouble, do turn in the homework. It's pretty simple but really-do what your parents want /span>you to do, and they will be less intrusive in your life.

【4】________

Some parents control their family with anger. They really lose their temper, lose all self-control, and theresult is no discussion. People are afraid to voice an opinion contrary to the angry parents because they

fear what will happen. This is how anger is used to control you. If you can talk to the parents, ask for the 3-minute-rule approach. Using this approach allows everyone to be heard and also provides some"cooling off" time, which can help manage conflicts.

【5】________

If you are very smart, you will study hard in school and give yourself lots of opinions for change. Evenif you go to school locally, it's suggested that you try to live in the dormitories, or any place other than

your parents' home. Get a job and help with your own living expenses. The sooner you get out form under the shadow of a controlling parent, the sooner the parent will recognize you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 Establish your independence as early as possible.

B. Remember that your mind is yours alone.

C. Learn to work with your parents.

D. Identify your fear factor.

E. Learn how to avoid being controlled by anger.

F. Ask yourself if your parent is a perfectionist.

【题目】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题。

谈审美移情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

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

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

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

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学科网主体客体相融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