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崀山在湖南新宁县,属越城岭西北侧余脉。距今约四亿年前,崀山地区是一片汪洋;约两亿年前,一片独特的丹霞山峰呈现世间。崀山的丹霞地貌青年、壮年、晚年各个时期都有发育,其完整的红层盆地丹霞地貌全国第一,被地质专家们赞誉为“丹霞瑰宝”。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崀山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A.地壳先降后升—岩石风化、水蚀—流水不断沉积
B.地壳先降后升—流水不断沉积—岩石风化、水蚀
C.地壳先升后降—岩石风化、水蚀—流水不断沉积
D.地壳先升后降—流水不断沉积—岩石风化、水蚀
【2】崀山所在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热带季雨林
【3】新宁县气候特征与同纬度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洋流分布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丹霞地貌形成过程。根据材料信息推知,崀山地区原是一片汪洋,先后经历地壳抬升和断裂下陷最终形成盆地,流水携带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红色砂砾岩,后经风化作用及流水侵蚀,形成形态奇特的丹霞地貌,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2】本题考查植被类型。由材料可知,崀山位于湖南新宁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B项正确;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地带性植被,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地带性植被,热带季雨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故A、C、D项错误。
【3】本题考查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同纬度大陆西岸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地区,两地不存在纬度差异,也无法推知地形地势差异,故A、B项错误;山地区主要受季风环流控制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而同纬度大陆西岸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特征,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环流,故C项正确;洋流主要影响沿海较小范围地区的气候,故D项错误。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地貌形成过程一定要注意不同时期所受的地质作用的类型。
【题目】 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年降雨量(mm) | 粮食生产集中度(%) | |
2010年 | 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 | |
<200 | 2.9 | +0.9 |
200~400 | 2.8 | +0.8 |
400~800 | 45.9 | +8.9 |
≥800 | 48.4 | -10.6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
A. 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 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 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
D. 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
【2】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化B.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 农业技术进步D. 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3】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
A.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 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 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 增加了台风、洪涝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