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 | 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 B. |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 ||
C. | 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 D. | 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
分析 从图中可以判断,1984年以后河流输沙量有明显的减小,应该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小水土流失.
解答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984年以来输沙量的减小幅度很大,径流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故输沙量的减小应该是由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强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察的知识点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做题时要结合所给图形进行综合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甲省级行政区铁路货运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矿产丰富 | B. | 地形平坦 | C. | 人口众多 | D. | 河流缺少 |
18.湄公河起源于在我国境内( ),称为( )
A. | 青海 元江 | B. | 青海 澜沧江 | ||
C. | 西藏 怒江 | D. | 西藏 雅鲁藏布江 |
15.黑瞎子岛位于( )
A. | 45°N,110°E | B. | 48°21′N,115°E | C. | 48°21′N,135°E | D. | 45°N,145°E |
2.第一、二阶段相比,第二阶段广东商人收益增多,主要原因是( )
A. | 技术优势 | B. | 运输优势 | C. | 成本优势 | D. | 劳动力优势 |
1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 |
B. | 大致与1月0℃等温线相吻合;是南方和北方、水田与旱地、传统水稻与小麦区的分界线 | |
C. | 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
D. |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
19.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 | 气温年较差 | B. |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 ||
C. | 夏季风的风向 | D. | 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
16.“黑气”活动的周期约为( )
A. | 24小时 | B. | 11年 | C. | 一个回归年 | D. | 一个恒星年 |
17.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则( )
A. | 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 B. | 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 ||
C. | b可示意成都多夜雨 | D. | 白天,a可示意陆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