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安徽省地形和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安徽省三大流域概况比较表
项目 | 淮河流域 | 长江流域 | 新安江流域 |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 6.70 | 6.60 | 0.66 |
流域面积占全省的比重(%) | 48.0 | 47.3 | 4.7 |
水资源量占全省的比重(%) | 26.0 | 63.4 | 10.6 |
耕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 3.02 | 1.33 | 0.08 |
耕地占全省的比重(%) | 68.0 | 30.0 | 2.0 |
(2)概括安徽省耕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3)比较淮北平原、皖南山地农业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
气候条件 | 农业生产类型 | |
淮北平原 | ||
皖南山地 |
分析 安徽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交界地带,北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答 解:(1)对比表格中流域面积及水资源的所占比重的数据,结合三大河流的位置可判断水资源的分布从南往北减少.因水资源的多少受降水的影响,依据影响降水的因素去分析成因,安徽省的降水受东季风的影响,东南季风由南向北影响减弱,雨季短,降水量减少.
(2)对比表格中三大流域的耕地面积可知,耕地资源是从南往北增多.其影响因素是联系地形分布图,平原适合开垦耕地,而皖南以低山(丘陵)为主,皖中以丘陵为主,皖北以平原为主.
(3)以秦岭-淮河为界,淮北平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较差,但适合发展种植业;皖南山地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较好,适合发展林果业.
故答案为:(1)规律:从南往北减少(也可分流域描述).
成因:由南往北受夏季风影响渐弱,雨季渐短,降水量减少.
(2)规律:从南往北增多(也可分流域描述).
主要影响因素:(地形)皖南以低山(丘陵)为主,皖中以丘陵为主,皖北以平原为主.
(3)
气 候 | 类 型 | |
淮北平原 | 温带季风气候,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差 | 以种植业为主 |
皖南山地 |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 | 以林果业为主 |
点评 本题以安徽省的水资源,耕地资源为载体,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结合图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
A. | 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 B. | 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 ||
C. | 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 D. | 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
4.西藏蕴藏的较丰富、且可再生的新能源是( )
A. | 水能、太阳能 | B. | 太阳能、地热能 | C. | 地热能、天然气 | D. | 风能、煤 |
14.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
①分布范围广
②煤种单一
③埋藏浅,易开采
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
②煤种单一
③埋藏浅,易开采
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 | ①② | B. | ①③④ | C. | ①③ | D. | ③④ |
1.人们经常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地理环境的( )
A. | 差异性 | B. | 区域性 | C. | 整体性 | D. | 单一性 |
18.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18.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
A. | 沙尘暴 | B. | 泥石流 | C. | 地震 | D. | 水土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