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阙 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而来,又随着流水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2】这首诗中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解析】

【1】B项,孤寂理解错误。依据整首诗的情志来看,诗人是喜爱这种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的,因此闲门向山路表达的应该是隐居生活的宁静。D项,清辉照衣裳显然不是直抒胸臆的写法。诗人写白日的阳光透过院子里的树木照下来,成为一片清辉,寓情于景,写出了环境的静谧。E项,淡淡的忧伤不正确。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惜春伤春的感伤情调。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字采用拟人的修辞,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同时暗示出诗人也正在顺流而下。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花的香气。由此自然表达出诗人身处其中的怡然自乐之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谢绛,字希深,其先阳夏人。祖懿文,为杭州盐官县令,葬富阳,遂为富阳人。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李顺反成都,攻陷州县,涛尝画守御之计。贼平,以功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累官至太子宾客。绛以父任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中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善议论,喜谈时事,尝论四民失业,累数千言。天禧中,上疏谓宋当以德王天下。时大理寺丞董行父,请用天为统,以金为德。诏两制议,皆言:用土德,则当越唐上承于隋;用金德,则当越五代绍唐。而太祖实受终周室,岂可弗遵传继之序?绛、行父议皆黜不用。杨亿荐绛文章,召试,秘阁校理、同判太常礼院。丁母忧,服除,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用郑氏《经》、唐故事议宣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请以真宗配之。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以为不可。寻出通判常州。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徙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兵部员外郎。上言:迩来用物滋侈,赐予过制,禁中须索,去年计为缗钱四十五万。自今春至四月,已及二十余万。比诏裁节费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书。簿书不存,则无所措置。臣以谓不若推近及远,递考岁用而裁节之,不必咸平、景德为准也。使契丹,还,请知邓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湍水溉公田。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奸人蓄薪茭,以时其急,往往盗决堰墩,百姓苦之。绛按召信臣六门堰故迹,距城三里,壅水注钳庐陂,溉田至三万顷。请复修之,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未就而卒,年四十六。

(选自《宋史·谢绛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B.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C.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D.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即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又如陆游 起家来牧民,窃语笑丞掾中的起家

B.土,是五行之一,土德是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

C.擢,文中是提拔、提升的意思。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说法还有”“超迁”“等。

D.丁母忧,即遭遇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绛出身官宦,善写文章。他父亲不仅品行好,而且文章写得好,他也 曾因为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提拔。

B.谢绛关心时局,积极谏言。他为官任上,所到之处常能就实情表达自己 的看法,并将看法呈报皇上。

C.谢绛实事求是,敢于革新。他发现宫廷越来越奢侈,赏赐过度,有司无 措,他主张根据现实采取正确态度。

D.谢绛兴修水利,仁政惠民。任邓州知州,他正视远水不解近渴之现 实,建成了六门堰,惠及广大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诏裁节费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书。

译文:

(2)臣以谓不若推近及远,递考岁用而裁节之,不必咸平、景德为准也。

译文: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

偶向凌歌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 “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 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 “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