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赠韦司直

郎士元

闻君感叹二毛初,旧友相依万里馀。

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

客来吴地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

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注】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避难江南。二毛:花白的头发。星霜:指年月。

【1】诗的尾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本诗与杜甫的《春望》都写到了安史之乱,从所抒情感的角度看,两诗的境界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这里使用了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诗人因安史之乱而满怀愁绪,即使春光明媚,也无心欣赏。用美好的春光衬托内心的愁绪,更显愁绪之深。

【2】本诗侧重感叹个人的遭际,杜甫的《春望》除了感叹个人遭际之外,还有对国家的忧思。从本诗的前三联可以看出,诗人感叹战乱不断,长期漂泊,有家难回。《春望》不仅写到战乱给个人造成的痛楚,更表达了对国家局势动荡的忧虑。

【解析】

【1】由注释可知,本诗写于安史之乱诗人避难江南之时,整首诗的情感也是抒写战乱给诗人带来的羁旅漂泊之苦,尾联风光”“”“的景物描写显然是用了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据此情景之间的关系整合作答,再从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的表达效果上稍加分析即可。

【2】这是一道情感表达比较题,答题时要立足题目要求,首先需弄清一个概念:境界。题目的指向性比较明确,就是从情感抒发的角度理解境界,两首诗都写安史之乱,都写了战乱之苦,但两个人的情感境界是不尽相同的,本诗的作者朗士元重在抒发个人遭际,而杜甫的《春望》有对个人遭际的感叹,更有对国家时局的隐忧。弄清了这一点,再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