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潭岛是我国第五大岛,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也是大陆对台经贸、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以下简称大桥)于2019年9月25日全线贯通。大桥是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是合福铁路的延伸、京福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长乐副中心城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快速通道。大桥全长16.34千米,起于福建省长乐区松下镇,经四个岛屿,跨越四个水道到达平潭岛。全桥用钢量和混凝土总方量均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桥梁之最。大桥跨越的平潭海峡地区是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大桥所经海底岩面是倾斜裸露的坚硬光板岩,其建设条件远比跨越珠江口的港珠澳大桥恶劣。下图示意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位置(左图)及平潭岛风玫瑰图(右图)。
(1)分析平潭海峡风力强劲的原因
(2)与港珠澳大桥相比,分析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建设难度更高的自然原因。
(3)分析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成对该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答案】(1)海峡附近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海峡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位于福建省和台湾岛之间,形成风口,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大;海上摩擦力小,风速大。
(2)位于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气象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岛屿多,(风大)水流急,水文条件复杂,对技术水平要求高;地处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海底岩面倾斜坚硬,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
(3)沟通了平潭岛与福建内地,完善了交通运输网;降低了交通成本,能够扩大闽台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
本大题以福建平潭岛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风力大小影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分析、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平潭海峡风力强劲的原因应从地形、盛行风、摩擦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平潭海峡地区是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平潭海峡大致呈南北走向,平潭岛风玫瑰图显示,当地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海峡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平潭海峡临近台湾海峡,位于大陆与台湾岛之间,形成著名风口,风力的狭管效应明显,因此风速大;平潭海峡海域上海上摩擦力小,风速大,因此平潭海峡风力强劲。
(2)与港珠澳大桥相比,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建设难度更高的自然原因应从风力、水文、地质、岩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位于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风力强劲,气象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技术要求高;当地岛屿多,地形复杂,风大水流急,海域水文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对技术水平要求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潭海峡离板块交界处近,地处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材料信息显示,海底岩面是倾斜裸露的坚硬光板岩,施工难度大,因此与港珠澳大桥相比,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建设难度更高。
(3)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成对该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应从交通、贸易、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沟通了平潭岛与福建内地,有利于完善福建省各地联系的交通运输网;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提高了当地交通通达度,降低了交通成本,能够扩大闽台贸易量,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老师的故乡在山东菏泽市某县,该县位于黄河冲积平原,耕地面积广阔,是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王老师退休后放弃了城市的安逸生活,回到家乡,立志为家乡致富贡献余热。
王老师通过走访发现,家乡的劳动力以留守老人为主,大量土地有抛荒的危险。他上网查找发现了一种省时省力的耕作方式—免耕种植技术,就是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长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王老师进行了春玉米(4月份播种,8月份收获)翻耕种植与免耕种植的对比试验,期间对0~80cm深度土壤平均水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并统计成图(下图)。下表为王老师收集的家乡气候资料。
表 菏泽市某县1996~2008气候资料
项目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气温(℃) | -0.9 | 14.9 | 26.8 | 14.7 |
降水(mm) | 8.4 | 30.6 | 166.5 | 39.3 |
风速(m/s) | 2.0 | 2.6 | 1.7 | 1.6 |
图0~80cm深度土壤平均水分含量
(1)绘制该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要求:气温用柱状、降水用实折线、风速用虚折线表示)。
(2)根据王老师的统计数据,归纳该地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王老师的实验证明,免耕种植的春玉米增产明显。说明农田免耕技术给玉米地带来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