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秀野堂记

朱彝尊

长洲顾侠君,筑堂于宅之北,闾丘坊之南。导以回廊,空以径,累石为山,望之平远也;捎沟为池,即之蕴沦也。登者免攀陟之劳,居者无尘壒之患。晓竹鸡鸣焉,昼则扶桑焉。于是插架以储书,叉竿以立画,置酒以娱宾客,极朋友晜弟之乐。暇取元一代之诗综之,得百家焉,业布之通都矣。侠君梦有客愉愉,有客瞿瞿,一一十十,容色则殊,或俯而拜,或立而盱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乃借钞于藏书者,复得百家焉,未已也。博观乎书画,旁搜乎碑碣,真文梵夹,靡勿考稽,又不下百家,而元人之诗乃大备矣。

予留吴下,数君之堂。侠君请予作记。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吴多名园,然芜没者何限!而沧浪之亭,乐圃之居,玉山之堂,耕渔之轩,至今名存不废。则以当日有敬业乐群之助,留题尚存也。侠君筑斯堂,媕群雅,将自元而宋而唐而南北朝而汉,悉取论定焉。吾姑记于壁,用示海内诵元诗者。

【注】壒:尘埃。晜:同,兄长。盱:张目而视。梵夹:佛经。媕:捕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昼则扶桑 放:开放。

B.暇取元一代之诗综之 甄:鉴别。

C.予留吴下,数君之堂 过:拜访。

D.舞歌既,荆棘生焉 阕:分段。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晓竹鸡鸣焉 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B.侠君梦有客愉愉 过夕可饮

C.悉取论定焉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用示海内诵元诗者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秀野堂的北面是宅第,南面是闾丘坊,还有回廊小径,假山池塘,时有鸡鸣鸟叫,是自然风光和人工美景的巧妙结合。

B.秀野堂里常有文人墨客往来,主人在此放置书架,闲暇时,置酒与友人论诗,忙碌时,就搜集元诗,认真整理并抄录结集。

C.文选楼和尔雅台因为歌舞升平而终于荒芜废弃,只有沧浪亭、乐圃居、玉山堂、耕渔轩,至今名声在外,那是因为题诗尚存。

D.很多的园林建筑,年深日久都会荒废。而真正能传世不朽的,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秀野堂在搜集整理诗歌方面卓有成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

译文:

2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

译文:

【答案】

【1】D

【2】A

【3】D

【4】1醒来之后,就说:这些人莫非是元代人的追随者呢?大概是诗歌没有收齐全,就像树林中还有没有利用的木材,深渊中还有没被发现的珍宝一样?2我想起那些修饰得精巧美妙的园林丘壑,总是被有权有势的人占据,宾客能前去领略的很少。权贵们所亲近的也不是文人学士。

【解析】

【1】阕:乐曲终止。

【2】A项,则,两句均是副词,就。B项,连词,表顺接,于是/副词,才,才能;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来;D项,结构助词,不译/动词,到。

【3】A项,秀野堂在住宅的北面,闾丘坊的南面;且是竹鸡鸣叫,不是鸡鸣鸟叫B项,搜集整理元诗也是闲暇时的文人雅趣。C项,文选楼和尔雅台没有荒芜废弃。

【4】第1题的”“”“”“”“是翻译的重点。第2题的”“”“”“”“”“”“”“”“”“是翻译的重点。

参考译文:

长洲的顾侠君,在自己住宅的北面,闾丘坊的南面修建了一座堂屋。以回廊和小路穿插其间,用石头垒了假山,望去有曲径通幽的妙处;把小水沟挖成水塘,水面泛起细微的波纹。攀登山石的人,看到微波荡漾不会感到疲劳,居住的人没有灰尘侵袭的忧虑。早晨竹鸡鸣叫,白天扶桑花盛开,景色宜人。于是插上架子放置藏书,支起竹竿立起书画,摆下酒宴来让宾客娱乐,尽享朋友兄弟间交往的欢愉。闲暇的时候,取来元诗进行鉴别整理,一共搜集了一百多家,他们大都分布在各大都市。一天,顾侠君梦见有许多客人来,有的相貌和顺,有的看似拘谨,形形色色,神色各异,有的低头下拜,有的睁大眼睛站着。醒来之后,就说:这些人莫非是元代人的追随者呢?大概是诗歌没有收齐全,就像树林中还有没有利用的木材,深渊中还有没被发现的珍宝一样?于是,向藏书家借书回来抄录,又得到了一百家诗,他还觉得不够。又看了大量的书画,还搜集了一些碑铭、佛经,他都一一考察记录,又得到了一百多家,这样,元人的诗歌就差不多收集完备了。

我留在吴地,几次拜访他。侠君请我为他做一篇记。我想起那些修饰得精巧美妙的园林丘壑,总是被有权有势的人占据,宾客能前去领略的很少。权贵们所亲近的也不是文人学士。在他们身边,总是充斥着美貌的艺妓,或者被佣人围绕,一日歌舞消歇,园中就会荆棘丛生。只有文人士子著述的地方,才能够长久保留天地间,比如文选楼和尔雅台就是这样的地方。吴地有很多的名园,然而不知有多少都荒芜废弃了!只有沧浪亭、乐圃居、玉山堂、耕渔轩,至今名声在外,没有废弃。那是因为当年才学之士在那里唱和和题写的诗句至今尚存。顾先生修建这座堂,搜集大量诗歌,将从汉、南北朝到唐、宋、元的佳作都搜集选取并加以评论。我姑且把这篇题记写在墙壁上,来给海内喜欢诵读元诗的友人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发为文章,遂以雄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而抄之。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呜呼!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所,发为文章 畜:积聚

B.知之深而信之 笃:厚道

C.余而抄之 假:借

D.宗后学钧衡谨 识:记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穷天下山水奇迹 余乃共取编

B.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遂以雄天下 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 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译文:

(2)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译文:

(3)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译文:

【4】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氏春秋》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勃、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

凡乱者,形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所谓可从悖逆也。是形名异充,而声实异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谷,如卫。桓公尝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也。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则孝 事:侍奉

B. 民无非则 非:责怪

C. 王之令也 全:顾全

D. 管仲之辩名实 审:审问

【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说淫可不可而然不然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B. 恶民之难治 非能水也,绝江河

C. 桓公尝此霸矣 夜则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D. 走而 足以喻治之所勃、乱所由起而已矣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邪说和君子之说形成对比,邪说会混淆对错,使是非颠倒;君子之说可以明确贤者与不肖者、治世与乱世之间的关系,能说清万物的情理、人生存的原因。

B. 君主虽然不贤能,但是如果能够任用贤者,听从好建议,做正确的事情,仍然可以免于祸患。否则,就会陷入灭亡的困境。

C. 尹文和齐王认为只要一个人具有了孝、忠、信、悌四种品行,那么就可以称为士,就可以让他做大臣。

D. 选文用尹文与齐王对士人的看法的例子,讲述了名分正当的重要性以及名实不符的危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译文:

(2) 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

译文:

(3) 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

译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刑赏论

[宋]曾

《书》记皋陶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皋陶(gāo y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丽:施加。察察:明辨,清楚。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刑薄则不必 当: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 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不合常法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率天下 及其所既倦

B.则有功者易以众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 于其身也,则耻师

D.尽其道待物矣 木欣欣向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译文:

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译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攻之而不胜 环:动词,围,包围。

B.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表判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C.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委:丢弃,抛弃。

D.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金汤

A.国不以山溪之险

B.江山险,沃野千里

C.汝心之,固不可彻

D.蔺相如止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这样就高度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B.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C.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D.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