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题。
【小题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
【小题1】BD
【小题2】BD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读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图可知:我国的直辖市重庆人口数在减少;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中部的湖北和安徽人口在减少,其余的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在增加;对比东、中、西部,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故选BD。
考点:人口数量的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从图中读取有关信息。
【小题2】试题分析: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的影响,所以人口增加的地区不一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从图中看出人口减少的省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都不是负数,说明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高,如:西藏、青海、新疆等。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就业机会多,生活待遇高,对人口的吸引力大,成为人口的迁入区。故选BD。
考点:人口数量的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C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2: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
注: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C~90°C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3: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标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2020年 |
人口数量(万人) | 911.3 | 1 065.68 | 1 260 | 1 490 |
人均森林面积(hm2) | 1.35 | 1.16 | 0.98 | 0.83 |
人均草地面积(hm2) | 15.36 | 13.14 | 11.11 | 9.40 |
人均耕地面积(hm2) | 0.12 | 0.10 | 0.09 | 0.07 |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kW) | 32.90 | 28.13 | 23.80 | 20.12 |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 201.69 | 172.47 | 145.87 | 123.96 |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
________________,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2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原因。
(4)分析材料3,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有关青藏地区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材料二: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见上右图)
材料三:青藏高原与全国及一些国家人口素质对比(见下图)
材料四: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标 | 1990 年 | 2000 年 | 2010 年 | 2020 年 |
人口数量(万人) | 911.3 | 1065.68 | 1260 | 1490 |
人均森林面积 (hm2) | 1.35 | 1.16 | 0.98 | 0.83 |
人均草地面积 (hm2) | 15.36 | 13.14 | 11.11 | 9.40 |
人均耕地面积 (hm2) | 0.12 | 0.10 | 0.09 | 0.07 |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 kW) | 32.90 | 28.13 | 23.80 | 20.12 |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 201.69 | 172.47 | 145.87 | 123.36 |
(1)青藏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地带性分异规律,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4分)
(2)高原城镇和旱地分布的共同点是沿 分布。从材料二看出,高原小麦最终干物质累积产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其原因除太阳辐射_____,昼夜温差大外,更主要的是生长期______。(6分)
(3)青藏高原有丰富的 、 、 等可再生能源。(6分)
(4)分析材料三、四,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 ,其原因是 。(6分)
(5)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如何实现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8分)
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见上右图)
注: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三: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标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2020年 |
人口数量(万人) | 911.3 | 1065.68 | 1260 | 1490 |
人均森林面积(hm2) | 1.35 | 1.16 | 0.98 | 0.83 |
人均草地面积(hm2) | 15.36 | 13.14 | 11.11 | 9.40 |
人均耕地面积(hm2) | 0.12 | 0.10 | 0.09 | 0.07 |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kW) | 32.90 | 28.13 | 23.80 | 20.12 |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 201.69 | 172.47 | 145.87 | 123.56 |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________,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
;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____ 原因。
(4)分析材料三,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分析其原因。
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见上右图)
注: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三: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标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2020年 |
人口数量(万人) | 911.3 | 1065.68 | 1260 | 1490 |
人均森林面积(hm2) | 1.35 | 1.16 | 0.98 | 0.83 |
人均草地面积(hm2) | 15.36 | 13.14 | 11.11 | 9.40 |
人均耕地面积(hm2) | 0.12 | 0.10 | 0.09 | 0.07 |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kW) | 32.90 | 28.13 | 23.80 | 20.12 |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 201.69 | 172.47 | 145.87 | 123.56 |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6分)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____ ___ _,其自然原因是__ ___ ___。(6分)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
;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____ 原因。(6分)
(4)分析材料三,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分析其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