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图所示地区进行长期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不断地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材料一  通过对图所示地区西北部某处的研究,发现该处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呈现下图所示的特点,并且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

(1)简要描述该处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分析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的原因。

(3)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和地图等资料,了解到图中A、B、C所在的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石漠化”现象,试分析这些地区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提示:石漠化是指地表岩石逐渐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图表示D城市周围地区年雾日数等值线(单位:日)。

(4)从图中等值线的数值特征看,D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形成一个高值区,请分析该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1)等温线北段大致呈南北走向,南段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或等温线大致平行,中间向西弯曲);(2分)分布较密集,自西向东气温较高区与气温较低区相间分布。(2分)  受山河相间的地形影响;(2分)地势起伏大。(2分)

(2)乙地和丙地都处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甲地位于西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4分)

(3)①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较广;②高温多雨的气候,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石灰岩裸露,形成“石漠化”。(4分)            

(4)①地处河流汇合处,水汽来源丰富,空气湿度大;(2分) ②地形崎岖,风速小;(2分) ③夜晚周围山地冷空气下滑,近地面空气降温幅度大,水汽容易凝结(2分);④工业发达,空气中烟尘微粒多,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凝结核。(2分)(写出3点即可得6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甲,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可以通过tgα=OP/ 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图乙为该小组绘制的“两分”“两至”期间的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回答:(6分)

(1)乙图中的数码代号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测得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   。由②点至④点期间,竿影长度的变化是变_______(长/短),正午太阳高度α的变化是变    (大/小);

(2)若我国某学校位于111°E,则该校学生某日测得正午竿影长度的时刻,与同一天上海某校(121°E)测得正午竿影长度时刻相比,要晚    分钟(测量时刻均就北京时间而言);

(3)由乙图可知,竿影均朝正北方向,由此可推断该学校位于(  )

A. 南回归线以南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D.北回归线以北

(4)若北半球的两地,在春分日测得甲地正午竿影长度为2米,测得乙地正午竿影长度为3米,据图推断,纬度较高的是         (甲/乙)地。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