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文明的发展 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许就是某个王朝宫殿的遗址;我们 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深沉历史感。 今天贫穷落后的地方,历史上也许一度鼎盛。一块石碑、一棵古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 是历史的见证, 有故事在民间流传,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文明, 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A

尽管

不管

如果

常常

/

而且

B

无论

/

往往

C

固然

/

可能

大多

还是

D

不仅

/

就是

常常

总是

【答案】B

【解析】首先,读懂文意,尤其要准确理解需要填写关联词语处的语境意,然后,将四个选项的关联词语逐一对照比较,既与文段对照,又将选项相互比较,最后选出正确的一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

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