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A为。简述B成为地理分界线的主要理由:。
(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
(3)图示D地区总体地势特征是什么?
(4)近年来,该地区针对洪涝灾害频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1)巫山或第二、三阶梯分界线,①B与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800mm年降水总量线大致与B线一致;②南北两侧在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差异明显。
(2)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穿越二、三级阶梯交汇处(或长江出巫山山口),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4)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体系;修水库,调节河流径流量;退田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堤坝。
【解析】⑴由经纬度位置和省区轮廓可知,A位于湖北省西部,再根据山体走向可知A为巫山。由图中位置可知,B为淮河。
⑵“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描述的是因泥沙淤积而成的地上河沿岸的情景,根据位置可知,C为荆江河段。
⑶D处有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根据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地势高低。
⑷近年来,该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长江相通的鄱阳、洞庭等湖泊面积缩小,从而导致其对长江水的调控能力降低,洪水超出警戒水位,冲毁堤坝。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和长江泥沙的淤积。
所以答案是:(1)巫山或第二、三阶梯分界线;①B与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800mm年降水总量线大致与B线一致;②南北两侧在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差异明显。(2)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穿越二、三级阶梯交汇处(或长江出巫山山口),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4)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体系;修水库,调节河流径流量;退田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