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

(2)依据右边等高线图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同点。(至少2点,4分)

(3)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4分)

 

【答案】

 

(1)低山丘陵(2分);海拔大多在200-1000m之间,地势起伏明显。(2分)

(2)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山谷出口处;有河流流过;跨河分布。(4分)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下为两组答案:(判断与理由各2分,共4分)

A:合理。理由:两条路线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或“海拔高度”)相近。

B:不合理。理由: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理由不写或写错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分析,图示地区海拔大多在200-1000m之间,地势起伏明显。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2)读图可以看到,甲乙两村都位于河流出山谷的谷口,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属于山麓冲积扇地形,村中有河流流过,桔子跨河两岸分布。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对此类题要求是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从丙点出发,两条路线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或“海拔高度”)相近。据此认为合理也可以。

都从丙点出发,读图可以看到,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由此也可以认为不合理。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图,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等高线图的实际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