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江西男童范小勤家里贫寒,父亲双腿高位截肢、母亲失明且有智力障碍、奶奶老年痴呆,全家靠低保生活。因为他长相酷似马云,无意间走红,被坊间称作小马云;又因被传受马云资助,连日来他持续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据《新京报》报道,1 1月初以来,各路人马怀着各种目的从四面八方赶往范家,有人真心实意献爱心,也有人想借此实现自己成为网红的野心,或者为自己的商业活动增加炒作话题。不少主播、商人在范家热闹地上演自导大戏,这个贫寒之家成了他们的秀场。小马云被动地进入岩利中心,访客轮番上场,小马云和他的一家的命运,正朝着被娱乐化的节奏推进。在那段被一旁的人们嘻笑声摆弄得不知所措的视频中,小马云俨然是一个道具。

阿里巴巴官方回应小马云事件:这不应该是一个笑话或者段子,小马云的背后是沉重的现实:我们社会还有那么多未脱贫人群,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让人深思和焦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这道作文题的立意方向:从各路人马的角度:(1)小马云们需要真救助,而非假帮扶。(2)爱心需要的是真,而非。(3)不能把贫困、撞脸糅合成某种为满足公众好奇心的谈资,不能把小马云作为炒作的话题,不能利用他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从阿里的回应角度:(1)中国需要解决的不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困难,而是需要唤醒整个社会的力量,把解决所有孩子和家庭的困境问题,当成基本的责任与方向。(2)面对沉重的现实,不要娱乐化。(3)小马云需要的更是制度化、长效式关怀;比起因而得的物质援助,他更需要教育等层面的帮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价值

袁于飞

近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科学价值?全球气候变暖对二十四节气有无影响?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歌在国际气象界广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第五大发明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因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历经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从气候学角度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周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把全年分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等,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朴素认知,农耕时代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生产,这种科学认识然后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

以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来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二十四节气虽没有从这些角度去解释,但也从自然现象中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认知,客观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气候特点,比如四季分明等。周兵说,到现在二十四节气也是有用的。

《夏小正》一书是我国最早记录节气以及物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文字,所记载的内容和观察,是后来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以及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物候与气象的有机组合。周兵说。

周兵介绍,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系统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地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陶寺古观象台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比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公元前1680年)还要早近500年。周兵说,随着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尚书·尧典》中的记载,这说明中国人观测气象比西方早了500年。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一直沿用到现在。不过,工业革命以后,气候明显发生了变化,全球变暖的趋势会不会对二十四节气有影响呢?

周兵表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也发生了变化。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入夏;夏天雨日少了,暴雨强降水多了;冬天里冷空气频数小了,寒潮强度变弱了,暖冬成为新常态。

周兵说:我国气候专家研究发现,在区域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整个季节循环趋于整体增暖,对气候学意义的节气而言,全国平均状况下的早春到初夏节气提前了6天至15天,夏末到初冬的节气推迟了5天至6天;大暑天增加了81%,从白露到寒露显著推迟了5天左右,大寒天减少了57%。这些说明了气候变化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影响。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年12月05日06版)

【1】下列对新闻有关事实与背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科技新闻,写作缘起是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着眼点是其科学价值。

B.二十四节气是一种科学认识,这在《夏小正》《吕氏春秋》《淮南子》中有着相关认识发展程度的记录和保存。

C.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是利用现代气象学研究对二十四节气所做的解释,在文中属于新闻事实。

D.工业革命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我国气候专家研究发现节气出现或提前或推迟的现象,这在文中属于新闻背景。

【2】请为-段、-段、-段拟写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均不超过15字。

答:

【3】新闻中多处引述周兵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