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翻译下面句子。
恐怕你需要把这台电视机送还到商店去。(ne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I'm afraid you need to put the TV set back to the shop.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 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小题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 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小题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王曾的品行修养的一项是(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知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
B.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班:等级、次第 |
C.人莫敢干以私干:求取 |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解决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②④⑥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 “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 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王曾的品行修养的一项是(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知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
B.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班:等级、次第 |
C.人莫敢干以私干:求取 |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解决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②④⑥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 “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 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 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节选自《庄子·渔父》)
【小题1】下列对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对加点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2)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 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节选自《庄子·渔父》)
【小题1】下列对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行仁义身:亲自 | B.顾见孔子,还乡而立乡:故乡 |
C.孔氏者何治也治:研习 | D.人忧其事,乃无所陵陵:侵扰 |
A.休坐乎杏坛之上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
B.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去以六月息者也 |
C.其圣人与其如土石何 |
D.乃下求之乃幽武置大窖中 |
A.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
B.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
C.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
D.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
(1)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2)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