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同学看到学校中的一个水管在滴水,马上前去拧紧.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想到水滴下落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于是他和几名同学找来秒表、刻度尺、数码相机等器材开始了研究.首先他们调整水管阀门使水能一滴滴的下落,并保持水管向下滴水的时间间隔相等.此时他们将刻度尺放在水滴下落路径的旁边,用数码相机拍照.分析照片之后发现,每滴水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其中一幅照片如图1所示.水滴从图中最上面一滴水位置至最下面一滴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
B.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C.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D.水滴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小明由生活中水滴下落现象联想到实验室里做过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如图2所示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填“较大”或“较小”)其目的是:______.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下落过程中,水滴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时间间隔相等,因此水滴的速度逐渐变大,故A正确.
B、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小于后一半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也就是说全部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大于前一半时间内通过距离的2倍,所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C、由B的分析可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即下落相同的高度所用时间越来越短,所以平均速度也越来越大,故D正确.故选ABD.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v=
s
t

(2)为方便实验的测量,斜面的坡度应小一些.
(3)由图示及题意可知,s2=
s1
2
=
0.12m
2
=0.06m,tAB=10:35:03-10:35:00=3s,
平均速度vAB=
s2
tAB
=
0.06m
3s
=0.02m/s;
故答案为:ABD;(1)v=
s
t
;(2)较小;便于测量时间;(3)0.0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无关,你选用______卡片;
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__.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