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是我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翔凤”飞机.于年月日试飞首飞获得了成功,并计划在年开始逐步投入规模化生产.
翔凤支线客机使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其原理是:将吸入的空气与燃油混合,点火爆炸后膨胀产生高速空气向后喷出,发动机将空气向后喷出时推动飞机向前运动.这是因为________.
飞机的升力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出现了压力差,垂直于相对气流方向的压力差的总和就是机翼的升力.这样飞机借助机翼上获得的升力克服地球引力,从而翱翔在蓝天上了.飞机机翼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是下列四如图中的________.
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受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称作为“流体阻力”.飞机机身设计成“流线形”是为了减小________.影响“流体阻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和液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以及物体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横截面大小.某同学为了验证“流体阻力的大小与运动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用弹簧测力计拉一艘表面光滑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另一艘表面粗糙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③通过比较与 大小,就能得出物体受到流体阻力是否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请你对该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仅要求写两点):
、________;
、________.
飞机在跑道上缓慢滑行时,通过跑道上的压力感应装置测得飞机前轮压强为,后轮压强为,已知前轮触地总面积,后轮触地总面积.求此滑行飞机的质量____________.
“翔凤”首次试飞消耗燃油,行程,已知航空燃油的热值为,发动机效率为,求飞机在试飞时获得的平均水平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空气阻力 拉动时,弹簧测力计要水平运动 拉动时,弹簧测力计要做匀速运动 .
【解析】
(1)发动机将空气向后喷出时推动飞机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飞机的机翼应该是上凸下平,这样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可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从而获得升力,故只有D的形状是正确的。(3)飞机机身设计成“流线形”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在探究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探究其它的量不变,只改变模型表面的粗糙程度,因此,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拉动时,弹簧测力计要水平运动;拉动时,弹簧测力计要做匀速运动;两次拉动的速度要相同;选取的两个航模形状、大小要相同;两个航模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横截面大小要相同等。(4)由公式p=得,前轮对地面的压力:F1=p1S1=2.0×105Pa×0.25m2=5×104N,后轮对地面的压力:F2=p2S2=2.5×105Pa×1.2m2=3.0×105N,飞机对地面的总压力:F=F1+F2=3.5×105N,飞机的重力:G=F=3.5×105N,由G=mg得,飞机的质量:m= =3.5×104kg,(5)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总=mq=1.5×103kg×8.0×107J/kg=1.2×1011J,有效利用的能量:W有=ηQ总=20%×1.2×1011J=2.4×1010J,由W有=Fs得,飞机在试飞时获得的平均水平推力:F==4×104N.
【题目】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p==,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小组 | 槽中液体密度ρ(×103 kg/m3) | 实验序号 | 深度h(m) | 管口面积S(×10-4m2) | 质量m(×10-3kg) |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Pa) |
甲 | 0.8 | 1 | 0.05 | 5 | 20 | 392 |
2 | 0.1 | 5 | 40 | 784 | ||
3 | 0.2 | 5 | 80 | 1568 | ||
4 | 0.2 | 10 | 160 | 1568 | ||
乙 | 1.0 | 5 | 0.05 | 5 | 25 | 490 |
6 | 0.1 | 5 | 50 | 980 | ||
7 | 0.2 | 5 | 100 | 1960 | ||
丙 | 1.2 | 8 | 0.05 | 5 | 30 | 588 |
9 | 0.1 | 5 | 60 | 1176 | ||
10 | 0.2 | 5 | 120 | 2352 |
(1)在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________(选填“等于”或“小于”)管内水产生的压强。
(2)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_____初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ρ甲、ρ乙、ρ丙)满足关系________,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的比值是一个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