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成语中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 )
①漫天飞舞 ②狼烟滚滚 ③花香袭人 ④入木三分.
A. ①③②④ B. ③④ C. 只有③ D. ②④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B. C. D.
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卢瑟福的观点是________.
A、原子是不可分的B、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是可分的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图甲是卢瑟福用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___.
从原子变化上看,上述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________.
小明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______.
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
A. 分子太多 B. 分子间没有间隙
C. 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如图所示,这是小强同学设计的测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及他的操作示意图:
A.测出空杯子的质量为m1(如图A);
B.将一袋牛奶倒一部分在空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2(如图B);
C.将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得其体积为V(如图C);
D.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1)小强测得牛奶的质量m=__________g;
(2)请你帮小强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__kg/m3
(3)其实小强设计的实验步骤有明显的瑕疵,由于往量筒中倒牛奶时不可能倒尽,因此按他设计的步骤测出的牛奶密度值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只要调整一下操作顺序就可以避免这一瑕疵,调整后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请重新排列A、B、C、D的顺序)。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l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此状态相同
A. 投影仪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近视眼镜
小华同学非常喜欢烹饪,她在父亲节当天为爸爸做最喜欢的回锅肉.她先在锅中倒入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直至沸腾,此过程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随后将猪肉放入水中煮熟并取出切片,在炒制回锅肉的过程,通过_________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猪肉的内能[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液面气压为一个标准气压,不计计水份蒸发及热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