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图1所示的木块重15N,它受到大小是10N的水平拉力F时,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2)图2是安装在安全文明小区进出口的栏杆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压力F时,可将栏杆拉起通行.请在图中画出此时压力F的力臂L1和重力G的力臂L2
(3)如图3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重为5N,请在图中画出茶杯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和茶杯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
(4)在图4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5)按你的绕线方法,人把绳拉下6m时,物体上升
3
3
m.
分析:(1)先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确定重力的作用点,然后过作用点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由于木块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所以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找出支点,从O做F的垂线段就是F的力臂,从O做G的垂线段就是G的力臂.
(3)先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支持力的方向;
根据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确定压力的作用点,然后根据压力与接触面垂直的关系确定压力的方向,再过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
(4)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因此人的动力方向向下,重物运动方向向上,故由两根绳子承担物重,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
(5)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利用s=2h求出物体上升的距离h.
解答:解:(1)过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水平向左右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符号G、F、F、f表示,大小分别为15N和10N.如图所示:
(2)用虚线将F反向沿长,作出支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标出L1;作出支点到重力G的垂线段,标出L2
(3)过茶杯重心作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支持力;过茶杯与桌面接触的部位作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接触面的压力,其大小为10N.如图所示:
(4)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说明最后绕过的是定滑轮,按此反向绕线,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定滑轮上,如下图所示:

(5)拉力移动的距离:s=6m=2h,即h=3m.
故答案为:3.
点评:(1)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情况,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2)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3)用绳子连接滑轮组时,可以从定滑轮的下端挂钩绕滑轮引线,也可以从动滑轮的上端挂勾绕滑轮引线,找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3?皇姑区二模)在科学探究课中,实验小组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于是他们选用了重10N的物体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三次实验:

(1)通过比较
甲、乙
甲、乙
两图,可以验证他们的猜想,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好动脑筋的同学们在甲装置木板右端又垫了一个木块,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前他们分析:“由于斜面不是光滑的,沿斜面向上拉物体,必定要克服摩擦做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一定受摩擦力的影响”.于是他们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在光滑程度一样而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上匀速直线拉动物块,(如图2所示)并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体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物体移动距离 s/m 有用功W/J 总功W/J 机械效率η 机械效率平均值
1 较缓 5.0 0.10 1.6 0.50 0.50 0.80 63%
2 较陡 5.0 0.15 2.2 0.50 0.75 1.10 68%
3 最陡 5.0 0.25 0.50 1.25
(a)如图2所示第三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2
3.2
N.
(b)小兰在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是: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变化的,不应计算平均值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变化的,不应计算平均值

(c)改正错误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或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或缓),机械效率越高(或低)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或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或缓),机械效率越高(或低)
(2012?无锡)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
水平
水平
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
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

 序号 木块放置
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
示数/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
(2)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a.分析序号
1、2、3
1、2、3
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
f=0.2F
f=0.2F

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
1、4、5
1、4、5
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
2.3
2.3
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C
C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