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FF’为凸透镜的焦点,P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__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2)下表中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30

20

15

10

5

像距vcm

15

20

30

40

/

实验所用的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1次实验后,小明将一远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左侧,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交流数据过程中,老师指出表格中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请你写出老师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缩小 照相机 10cm 靠近 4 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成像

【解析】

(1)[1][2]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2倍焦距,因此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3]照相机照相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与凸透镜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像特点相同,即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成像原理。

(2)①[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也等于20cm,,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因此焦距等于10cm

②[5]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如果把它紧贴在凸透镜的左侧会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提前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靠近透镜。

③[6][7]由第4次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此时物距等于焦距,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成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请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神秘的布达拉宫

如图甲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处于图案中心的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也是藏民族建筑艺术智慧的结晶,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更是拉萨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标志,它在雪域高原屹立千年。布达拉宫最神秘的是它的“地宫”——实为“地垄”,地垄究竟是什么?专业人士这样解释:“平整山体上建起的地垄墙之间的井状空间。”布达拉宫建在北高南低的山腰上,为了防止建筑物下滑,使其坚固稳定,增加建筑的底层面积,工匠们就在山坡地基上纵横起墙,上架梁木构成小房,形状像井一样,这就是地垄(图乙)。古建筑专家认为,地垄是空的有好处,一是会省很多料,二是它本来就装着空气,空气也有向上托起的作用。因为布达拉宫建在山上,山坡很陡,越往外地垄越深,越往里越浅。地垄不仅存在于布达拉宫的宫殿、经堂、僧舍,前后坡的登山道和东西庭院都建有地垄。换句话说,地垄就是整个布达拉宫的地基,但它却是最晚被人们所知道的、布达拉宫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建筑。地垄承担着布达拉宫的整个重量,地垄的安全也关系着整个古建筑群的安全。布达拉宫(整体外形见图丙)建在红山上,深入岩层的墙基最厚达5米以上,往上逐渐收缩,到宫顶时,墙厚仅1米左右,部分墙体的夹层内还注入了铁汁。这一切,保证了这座宫殿历经1300多年仍巍然不动。

(1)“地垄”是如何承重“担千斤”的?

(2)为什么不把“地垄”填实?

(3)西藏是中国地震多发地区,具有强度大、分布广等特点,地震活动仅次于台湾省。综合文中内容,你认为布达拉宫能够经历“千年风雨”,仍旧稳如磐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