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 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1)比较图(a)(b)[(a)(c)(a)(d)]两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b)、(c)(d)三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缓慢提起相同重物)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相同重物时,动滑轮的重力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

【解析】(1)比较图(a)(b)[(a)(c)(a)(d)]两图,作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减小,但力的方向仍然向上,故可得: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比较图(b)、(c)(d)三图,作用动滑轮能省力,当动滑轮越轻时,拉力越小,故可得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相同重物时,动滑轮的重力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如图是丁冬和刘梅“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他们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他们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关系。

3)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关系。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如果进行的实验操作都正确,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

5)点亮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个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填“虚”或“实”)。

7)丁冬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

A.保持AB两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