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找到像的位置
找到像的位置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较暗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不可能
不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30
30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A的像重合,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据此来判断火柴是否会被点燃.
(3)利用公式s=vt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玻璃板不竖直,像的底部不在桌面上,所以怎么移动都不会与另一蜡烛重合.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据此来判断火柴是否会被点燃.
(3)利用公式s=vt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玻璃板不竖直,像的底部不在桌面上,所以怎么移动都不会与另一蜡烛重合.
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3)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会聚,B蜡烛也并不是真的在燃烧,因此,火柴不可能被点燃;
(4)由v=
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5cm/s×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10cm+5cm=15cm,
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15cm+15cm=3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玻璃板如果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故答案为:(1)找到像的位置;2;(2)较暗;(3)不可能;(4)30;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3)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会聚,B蜡烛也并不是真的在燃烧,因此,火柴不可能被点燃;
(4)由v=
s |
t |
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15cm+15cm=3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玻璃板如果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故答案为:(1)找到像的位置;2;(2)较暗;(3)不可能;(4)30;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值得我们关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小芳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下图所示,将一平玻璃板竖直放在一把直尺的上面,使直尺与镜面垂直,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A在玻璃板内形成的“蜡烛”重合,蜡烛B好象也被点燃了,反复做三次,测得A和B每次到镜面的距离,记下下述表格.
实验次数 | 一 | 二 | 三 |
A到镜面的距离(cm) | 4 | 6 | 8 |
B到镜面的距离(cm) | 4 | 6 | 8 |
②取等长的两段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替代法.
③此实验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不用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__.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两点就可以)
小芳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下图所示,将一平玻璃板竖直放在一把直尺的上面,使直尺与镜面垂直,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A在玻璃板内形成的“蜡烛”重合,蜡烛B好象也被点燃了,反复做三次,测得A和B每次到镜面的距离,记下下述表格.
①尺子与镜面垂直时,发现每次蜡烛B和蜡烛A在镜中的像重合时,蜡烛B总在尺面上,由此可以确定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②取等长的两段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替代法.
③此实验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不用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______和______(写出两点就可以)
实验次数 | 一 | 二 | 三 |
A到镜面的距离(cm) | 4 | 6 | 8 |
B到镜面的距离(cm) | 4 | 6 | 8 |
②取等长的两段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替代法.
③此实验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不用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______和______(写出两点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