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用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空气,U形管中液面最初相平,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两个容器的电阻丝接到电路中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____________

2)接好电路,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此实验现象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均相同的情况下,__________越大,所产生的热量越多;

3)使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如图乙所示)。移走图甲中的电阻,换连接图乙中的电阻到电路中,重新做这个实验。此时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答案】 电阻 通电时间、电阻相同时,电流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解析】

(1)[1]将变阻器串联连入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2][3]两电阻串联,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10Ω

接好电路,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此实验现象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均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所产生的热量越多。

(3)[4]右容器内一个电阻丝与容器外的一个电阻丝并联后再与左容器内一个电阻丝串联,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右容器内电阻丝的电流小于左容器内电阻丝的电流,而两电阻丝大小和通电时间相同,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根据转换法,故左容器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通电时间、电阻相同时,电流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课外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_____ (正确/错误)的,他们判断的依据是观察到_____的现象;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表所示);

电压U/V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流I/A

0

0.12

0.16

0.20

0.22

0.25

0.27

0.29

0.31

灯泡发光情况

不发光

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未打碎玻璃壳前,甲灯的功率为_____W 打碎玻璃壳后,甲灯的功率为_____W 由此可判断猜想2_____(正确/错误)的;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的玻璃外壳打碎后,灯丝可能因_____而不发光;

为了验证猜想,小华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稳压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玻璃外壳的作用是_____(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