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据近代考古学家猜测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司南只有一个磁极
B.司南的长柄端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C.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D.司南的长柄端指南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A.司南是一个磁体,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故A错误;
B.司南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司南指示南北,静止时,司南的长柄端指向地理的南方,即地磁场的北极,故B错误;
C.司南是根据地磁场工作的,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C错误;
D.司南指示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题目】在“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中:
(1)设计实验时应运用控制变量法:
①用水和煤油做实验,应使水和煤油的________相等;
②用电加热器加热,应用了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对外供热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电加热器、____________、搅拌器、____________、电源、秒表、水和煤油;
(3)实验中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烧杯号 | 液体 | 质量m/g | 初温t0/℃ | 末温t/℃ | 加热时间/min |
1 | 水 | 300 | 20 | 30 | 12.3 |
2 | 水 | 120 | 20 | 30 | 6.2 |
3 | 煤油 | 300 | 20 | 30 | 6.1 |
4 | 煤油 | 300 | 20 | 25 | 3.1 |
①比较分析1、3号烧杯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比较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③比较分析________号和____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④实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_____有关。
【题目】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刚闭合电键S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已知未闭合电键时,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_____;
数据序号 | 1 | 2 | 3 | 4 |
发光情况 | 较暗 | 较亮 | 明亮 | 特亮 |
电压U/V | 1.3 | 2.1 | 2.5 | 3.0 |
电流I/A | 0.21 | 0.26 | 0.28 | 0.31 |
电功率P/W | 0.27 | 0.55 | 0.93 |
(2)若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微弱,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亮度不变,其原因可能是将滑动变阻器_____(选填“A、B”或“C、D”)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3)某次实验,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欲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则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_____(填“C”或“D”)端滑动;
(4)实验测量数据如上表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W。灯泡的亮度跟实际电功率的关系是_____。
【题目】小雯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___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88℃ 时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1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分析上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
(4)在分组实验中,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小雯同学由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乙中A所示;小梅同学由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乙中B所示,两个实验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象可知,小雯同学实验时的水_____(选填“先” 或“后” )沸腾,造成水沸腾有先后的原因是_______。从图象也可以看出,两个实验测得水的沸点不同,这与小雯同学用纸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
(5)实验中,是通过___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