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一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三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一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 cm处,光屏放在 cm处,然后调节 ,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 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④小明用凸透镜丙结合上述器材又做了一个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距u/cm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30 |
像距v/cm | 35 | 26 | 22 | 20 | 18 | 17 | 16 | 15 |
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丙放在15 cm刻线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以下情况不可能的是( )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 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 cm刻线之间
【答案】①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②放大 、投影仪 、靠近;③0(100)、100(0)、凸透镜、光屏 (刻度有2种答案,任挑一种);④D
【解析】
试题分析:①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②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由图一知,物距大于f,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要使光屏所成的像变小时,应增大物距,并减小像距,所以烛焰远离凸透镜,光屏靠近凸透镜;③要使像更接近凸透镜的焦点,物距大于凸透镜的10倍焦距,物距越大,像越接近凸透镜的焦点。所以把蜡烛放在光具座的左端0cm,光屏放在光具座右端100cm处,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是5cm,所以凸透镜在光屏的左侧略大于1倍焦距,即将图中的凸透镜移至光具座上95cm刻线位置附近,再做适当微调,就很容易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记下此时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④由实验数据可知,此透镜的焦距f=10cm,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5cm刻线上,即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此时v>2f,即a的位置v>20cm,结合图象可知v在29~31cm之间,所以a位置在(29+15)~(31+15)cm即44~46刻线之间,故B正确;当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说明此时物距和像距之和不变,以设想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物距处于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v>f,像的位置在10cm~20cm之间,故C正确;由图象可知,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此时像的位置在16cm~35cm之间,而题目中指出光屏的位置不变,所以b位置在19~21cm刻线之间时,光屏上是看不到像的,故D错误,故选D。
【题目】小华在“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恒为3V,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端(选填“左”或“右”)。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小华进行了4次测量,并将有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在第1次实验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是: 。
物理量 次数 | 电压 U/V | 电流 I/A | 实际电功率 P/W | 小灯泡 亮度 |
1 | 0.5 | 0.12 | 0.06 | 不亮 |
2 | 1.5 | 0.20 | 0.30 | 偏亮 |
3 | 2.5 | 0.30 | 正常 | |
4 | 2.8 | 0.32 | 0.90 | 更亮 |
(4)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____,灯泡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