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普陀区二模)如图所示的是在水平地面甲、乙两辆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乙车的速度为
2
2
米/秒,乙车在第5秒内所通过的路程为
2
2
米.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
运动
运动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分析:(1)由s-t图象找出小车路程对应的时间t,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速度,由s=vt可求出车的路程;
(2)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1)由s-t图象知:甲车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则甲车是静止的;
乙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乙车的速度v=
s
t
=
10m
5s
=2m/s;
乙车在第5秒内所通过的路程s=vt=2m/s×1s=2m;
(2)甲车静止,乙车的速度是2m/s,以乙车位参照物,甲车相对于乙车位置不断变化,甲车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2;2;运动.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考查了由图象求速度,求车的路程,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由图象获取所需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第5秒内的时间是1s,不是5s,否则会出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普陀区二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
液体的种类
液体的种类
有关.
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液体甲  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 5 15 0.4×103
2 10 10 0.8×103
3 15 5 1.2×103
4 20 5 1.6×103
5 30 5 2.4×103
表二 液体乙  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 5 15 0.6×103
7 10 10 1.2×103
8 15 5 1.8×103
9 20 5 2.4×103
10 30 5 3.6×103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
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
小李
小李
,理由是
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
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
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