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普陀区二模)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实验前将杠杆的
中点
中点
支在支架上,通过调节
平衡螺母
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当在支点两侧分别挂上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
2
格.
分析:(1)杠杆的中心支在支点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右侧钩码的力臂,确定钩码移动的小格数.
解答:解: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设杠杆的每一个小格代表L,一个钩码的重为G,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2G×3L=G×nL,∴n=6(格).
所以右侧钩码向右移动2个小格.
故答案为:中点;两端的平衡螺母;右; 2.
点评:(1)设杠杆的分度值和钩码的重为具体值,计算会更简单.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普陀区二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
液体的种类
液体的种类
有关.
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液体甲  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 5 15 0.4×103
2 10 10 0.8×103
3 15 5 1.2×103
4 20 5 1.6×103
5 30 5 2.4×103
表二 液体乙  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 5 15 0.6×103
7 10 10 1.2×103
8 15 5 1.8×103
9 20 5 2.4×103
10 30 5 3.6×103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
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
小李
小李
,理由是
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
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
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